09/09/2025
綠營竭力去中國化,惟抹不走習俗
民進黨先後執政,努力推行「去中國化」政策,表面看似有點成效,但島內攸關中華文化的傳統中國節日,卻早已深入人心,毫無被抹去的情況。甚至連在台灣的外國人和外國企業,都會入鄉隨俗參與。其中除了必定聯想到的農曆新年外,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香港稱盂蘭節,或稱盂蘭盆節),不少知名外國機構也會設壇隆重參拜。
具有半官方背景的美國在台協會(AIT),不僅由處長谷立言(Raymond F. Greene)帶領全體員工進行中元普渡祭拜儀式,並以中文誦讀祝禱文。AIT準備的普渡供品除了十分豐盛外,還兼顧政治以及代表性的周延考量,連島內民俗專家都認為無可挑剔,甚至作出AIT普渡比台灣人還懂吃、懂拜的評語。
引起大家好奇的供品,除了有近期在台灣非常搶手的香菜(芫荽、芫茜)口味多力多滋,還有經典零食綠色「乖乖」,以及印有「美國『愛台』協會」字樣的啤酒、素三牲等。桌上甚至還有代表委婉送客之意的空心菜湯,連一般台灣人都不知道其中含義。原來這道意思是「有心拜你,無心留你」,麻煩好兄弟(鬼)吃飽就走,切勿久留。
中元普渡必定要燒紙錢,最普遍的當然是新台幣式樣,AIT則用心準備了「美金100面額」、「台幣1000面額」及「人民幣100面額」,紙錢大手筆燒美金,十分有趣。其中人民幣紙錢當然引起深綠人士議論,質疑隱含「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涵意。若是在藍營的中元普渡儀式出現,肯定認被貼上「賣台」標籤,不過對於美國老大哥頗有深意的動作,綠營就只能摸摸鼻子默不作聲。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主持的中元普渡,貢品出現人民幣和新台幣紙錢,引發對兩岸關係態度的聯想。
台灣人當然也對普渡十分用心,而且會因應超度對象的國籍。基隆曾經有不少法國士兵在清法戰爭中魂斷異鄉,基隆祭拜時就會特別準備法國食品和法國酒,相當有誠意。而針對陣亡清兵,現場備有大清龍旗,讓清兵鬼魂能夠順利找到供品。
至於本土企業的式中元普渡,排場也一個比一個誇張,可謂順便進行大採購。例如台北101大樓,普渡桌上供品因規模超級龐大,被民眾稱為「最大團購現場」,綠色「乖乖」堆得比人還高,知名化妝品專櫃則擺出整套精品香水來祭拜,成為矚目焦點。
無論是AIT的入鄉隨俗,抑或台北101的超盛大普渡桌,都會看到相同的祭品——「乖乖」,原來這是台灣人中元普渡的必備供品。這源於「乖乖」這個零食的名稱諧音,人們相信將它放在「好兄弟」的祭品中,能夠讓無主孤魂「乖乖地」享用,不要造成困擾。此外,「乖乖」文化也延伸到科技業和一般使用電腦的打工仔,都會在重要設備上放上一包「乖乖」,期望設備「乖乖運作」,兩者都基於一種「取其名」的心理,希望透過名稱來達到順利的祝願。
「乖乖」是台灣中元普渡必備的供品
相對地,一些水果絕對不會在中元普渡上出現,例如香蕉、梨、鳳梨(菠蘿)的組合就是大忌。原來民間習俗認為,香蕉、水梨與鳳梨(旺來)諧音有「招你來」(招好兄弟)之意,因此在農曆七月期間,民眾習慣避免選用這三種水果,連帶使得這些水果價格下跌。
然而,剛上市的紅柿代表財源廣進,有帶著葉子的水果意味事業順心,則變得更搶手。
面對去中國化仍無法抹去民間習俗,島內逢中必反的獨派和深綠人士,近年倡導所謂「正名」運動,也就是將中元節正名為「台元節」,中秋節改稱為「台秋節」(台灣人的秋節)。這些中毒甚深的獨派人士聞「中」色變,認為「中」字就是代表對岸透過中華文化渡海來統戰,必須根除。
如果按照深綠陣營的仇中邏輯,所有中字都改為台,第一個讓藍綠關注的相信就是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會不會正名為「陳致台」。逢中必反,委實搞笑。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