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25
曾建華個展「T REE O GO D EVIL」:命運在於人選擇往哪一個方向前行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荒謬主義作家及TEDx講者、Central Saint Martins藝術理論及哲學系研究碩士,曾在倫敦Tate Modern及亞洲各地藝術展覽展出多媒體(雕塑、裝置、表演及攝影)作品,創作主題圍繞於孤獨與存在的命題。近期散文、小說及詩詞作品散見於「*CUP」、「虛詞」及「好集慣」等文學平台。
Instagram:@cyrus_lamprecht夢囈之上
隔週四更新
我們是否都需要感到痛楚,才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偶爾希望有一隻蚊子可以叮咬自己一下,那一種痕癢的感覺會提醒自己仍然是活著的。不痛不癢的人也就等同於不存在了,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命運的折磨。人們是否都曾經渴望沒有感覺的一刻?好像是雙腿走得久了也不會痠麻、吃辣的時候都不會感覺到痛楚,但是沒有了感覺會是一件好事嗎?當別人都累了的時候就只有自己一直在走,身邊的朋友卻被自己丟在身後。我們都不需要太多的刺激,只要剛好也知道別人在感受著甚麼就好了。gdm爍樂畫廊在香港空間帶來藝術家曾建華的個人展覽「T REE O GO D EVIL」,以一系列錄像及文字裝置,探討戰爭與災難中的善和惡。
展覽被塑造為一個似是災難發生以後充斥著頹垣敗瓦的荒地,觀賞者行走在空間中的扭曲身影,彷彿讓人聯想起在核爆後的人被瞬間汽化而留下的影子。曾建華以伊甸園、各各他(Golgotha)及戈雅(Francisco Goya)《戰爭的災難》版畫系列《Grande hazaña! Con muertos!》中的景象作為視覺上的表達。天花板上出現的文字及散落在石礫間的物件,在搭配弔詭的音樂與朦朧的錄像以後,本來渲染著惶恐情緒的氣氛,卻逐漸衍生了平靜的感覺,就像是一種在承受了苦難以後所出現的希望。
圖片來源:gdm爍樂畫廊
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在著作《瞧!這個人》(Ecce Homo)中如此描述「熱愛命運」(amor fati)的概念:「人的偉大在於自身是否熱愛命運,不論是在未來、過去或永恆的以後,都不會希望事物可以有所不同,亦不用蒙騙自己說它不是那樣。一切的理想主義對於必然性而言都是虛偽的行為——熱愛命運是唯一誠實的信念。」對於尼采而言,苦難並不如叔本華所認為的虛無,它反而是一種希望;他沒有把苦難劃分為正面或負面,而是提倡「熱愛命運」的概念作為通往從善的第一步。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接受的狀態,在接受命運以後再積極地開展能力範圍以內的事。
圖片來源:gdm爍樂畫廊
我們生來就是羣居動物,亦因為這樣才可以讓現在的社會發展到一個安穩的狀態。人類的行為總是荒謬而矛盾的,這是源自於我們想要成為個體的意欲。不只是要成為獨居動物,還要成為一個所有人都認同的個體,然而我們一點也不認為這只是一個狂想。即使人們是被拋擲到這一個社會上的,「倚賴」卻是我們第一個所認知到的概念。大多的宗教都鼓吹著一種「我們需要嚮往死後世界」的信念,以讓人們可以在死後延續倚賴的習慣。若生前和死後的世界是一樣的,我們又為甚麼要在生存的時候做著死後的事情?曾建華從展覽標題延伸了一場語言遊戲「GOD EVIL/GO DEVIL/GODEVIL/GOOD EVIL/GOOD & EVIL」,以呈現善和惡並非對立的主題。或許生命的本質就是邪惡的,就如「EVIL」倒過來的拼法——命運在於人選擇往哪一個方向前行。
藝術家曾建華個展「T REE O GO D EVIL」
日期:即日至2025年5月24日
時間:週二至週六(10:00 – 19:00)
地點:gdm爍樂 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治中心一樓108室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香港四徑:跑足3日3夜298公里,跑到出現幻覺!勝出沒有獎金或獎品,跑手為甚麼會去挑戰極限?如何調節心理狀態去完成?►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