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2025
OpenAI重組計劃大轉彎!從營利夢回歸公益初心,維持非牟利營運背後原因完全拆解!
甫踏入5月,OpenAI突然拋出一個震撼彈,轟動整個矽谷科技圈——放棄轉型為營利公司的計劃,維持創立初期的非牟利營運模式,而旗下營利子公司OpenAI LP則會變革為「公益企業」。可是,此舉卻可能會削弱該公司對外集資的能力,甚至影響與最大金主微軟(Microsoft)之間的關係。到底OpenAI為何要捨棄公司營利化的重組計劃?
OpenAI營利子公司變公益企業
2025年5月5日,OpenAI發表官方聲明,宣布擱置原訂的組織重組計劃,決定不會把經營主體從非牟利組織轉型為營利企業,公司將繼續由現有的非牟利組織OpenAI Inc.掌管;同時,旗下營利子公司OpenAI LP將會變成公益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由OpenAI Inc.作為最大股東,負責日常營運和制定決策。
OpenAI宣布放棄營利化轉型計劃,保持原有的雙重公司結構:由非牟利組織OpenAI Inc.掌控營利子公司OpenAI LP。(圖片來源:Unsplash圖庫)
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表示,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讓該公司回歸初心:「OpenAI成立之初是非牟利組織,現在是一個監督和管理營利組織的非牟利組織,未來也將繼續是一個監督和管理營利組織的非牟利組織。這一點不會改變。」
所謂公益企業,是美國法律下的一種特殊公司形式,介乎於非牟利組織與營利企業之間。PBC不僅要追求利潤最大化,還須在法律上承諾實現一個或多個公共利益目標,譬如社會或環境議題,並定期向外披露其公益目標的實踐進度。PBC的利潤可以分配給股東,但不會像非牟利組織般可以獲得免稅資格。
這種公司結構將股東利益與公共利益結合起來,可說是兼顧商業與公益的雙重使命。美國特拉華州在2013年修訂法律容許設立公益企業,迄今已有不少成功營運的案例,包括著名眾籌公司Kickstarter、以及環保概念運動鞋品牌Allbirds;至於AI初創公司Anthropic與xAI,亦是採用PBC公司架構。
非牟利組織轉型法律門檻非常高
為甚麼OpenAI要擱置營利化的公司重組計劃?這可能是該公司面對監管機構關注、訴訟官司、以及民間領袖意見等多方壓力,在逼不得已下所作出的無奈決定。
奧特曼在官方聲明中提及,跟加州和特拉華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進行討論,就決定讓非牟利組織繼續控制整間公司。根據非牟利組織法例,慈善組織不能隨意變更其營運目的。任何重大改變必須獲得法院授權,並將相關州檢察總長列為「必要方」,而這兩州正是負責審視OpenAI的組織重組計劃。
參照法律上的近似原則(Cy-pres Doctrine),唯有當慈善組織履行其目的時,會變得不合法、不可能、不切實際或浪費時,方可改變其目的。倘若有合理理由容許改變目的,慈善組織的資產必須用於合理接近其原本目的之慈善目的,可見這是非常高的法律門檻。
OpenAI的原本使命是,確保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造福全人類。奧特曼會見這兩州的總檢察長辦公室後,可能明白到假如OpenAI完全轉變成營利公司,勢必把獲利目標置於公眾利益之上,危及其原本使命,將會構成違法行為。
奧特曼在官方聲明中明確表示,「在聽取民間領袖的意見,並與加州和特拉華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進行討論後」,決定維持非牟利組織主導的管治架構。(圖片來源:翻攝OpenAI官方YouTube影片)
法律挑戰、外部批評成巨大壓力
事實上,OpenAI在2024年12月正式宣布轉型計劃後,隨即面對來自OpenAI聯合創辦人、全球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法律挑戰。馬斯克指控OpenAI不但背離非牟利初衷,更沒有遵守開源(Open Source)承諾,因此要求法院阻止該公司變成一家營利企業。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來自民間領袖的意見。2025年4月下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AI教父之稱的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連同10位OpenAI前員工向加州與特拉華州法院提交的一封聯署公開信,表明反對OpenAI公司重組,擔憂此舉將損害AI安全與公眾利益。他們呼籲該公司應保持非牟利架構,這樣才可確保AGI發展能夠顧及公眾利益。結果在公開信發出不到半個月後,OpenAI便宣布放棄重組計劃。
那麼OpenAI轉軚後,是否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呢?答案是不可以。負責馬斯克對OpenAI訴訟的首席律師馬克·托貝羅夫(Marc Toberoff)指出,OpenAI的官方聲明只是一種迴避手段,而公司的慈善資產已經轉移給奧特曼、微軟與其他投資者,置公眾利益於不顧。這番言論代表著馬斯克不會放棄對OpenAI的訴訟。
馬斯克認為,OpenAI已嚴重背離公司成立時的非牟利和造福全人類的初衷,並狠批OpenAI變得過度追求利潤,更幾乎成為微軟的「實際子公司」。(圖片來源:翻攝Tesla官方YouTube影片)
微軟或會否決子公司變革新方案
OpenAI前政策和道德顧問、公民組織Not For Private Gain負責人佩奇·赫德利(Page Hedley)表示,雖然樂見OpenAI擱置重組計劃,但仍擔心在現存公司架構下,董事會仍有義務要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再者,關鍵問題依然未有解決:在法律上OpenAI的商業目標是否仍從屬於其慈善使命?OpenAI開發的AI技術所有權歸屬於哪一方?
另一方面,微軟作為OpenAI的最大金主,對公司決策擁有最終否決權,所以公司要推行任何重大變革,都要先徵得微軟同意。有消息指,OpenAI LP變成公益企業後,分配給微軟和其他商業夥伴的營收比重可能會由20%縮減至10%。據悉,微軟與OpenAI現正積極談判新方案的細節。
由是觀之,奧特曼維持OpenAI由非牟利組織主導的管治架構,並計劃將營利子公司轉型為公益企業,試圖在社會責任與商業利益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盡管如此,馬斯克仍會在法律上對OpenAI窮追猛打,加上微軟可能會對子公司變革提出異議,所以奧特曼現正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局。日後事態發展如何,仍有待觀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宣布向全部海外製作電影徵收100%關稅,指可重振美國電影業,你認為措施能否起到幫助?►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