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2025
黃仁勳雙重豪賭:千億押注OpenAI、50億金援Intel!解讀NVIDIA巨額投資背後的深遠布局!
輝達(NVIDIA)再度震撼全球科技界!執行長黃仁勳接連拋出兩枚「震撼彈」:一是對宿敵英特爾(Intel)注資50億美元,釋出罕見合作訊號;二是豪擲1,000億美元力挺 OpenAI,攜手建造規模空前的數據中心。這兩筆投資不但牽動華爾街的投資情緒,更引爆「AI 泡沫」與「資金自我循環」的爭議。究竟黃仁勳投資背後的真實意圖為何?對全球AI產業生態將帶來甚麼衝擊?
Read More
輝達AI帝國動搖?OpenAI百億投單博通,押注ASIC晶片,能否威脅NVIDIA GPU霸業?
獨霸市場的代價!NVIDIA遭美、法政府盯上陷反壟斷調查危機,AI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為雲端業者研製客製化x86 CPU
2025年9月18日,輝達宣布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並合作開發以NVIDIA NVLink互連協定為基礎,整合NVIDIA GPU與Intel x86 CPU架構的AI超級晶片。交易完成後,輝達將成為Intel最大股東之一,持股超過4%。
對Intel而言,這不僅是資金挹注,更是向市場與投資者傳遞強烈訊號:「Intel 仍有重返榮光的可能性」。對Intel而言,此舉既是在中國市場受挫後的策略性回擊,又有助於加速NVLink在數據中心領域的普及,更可以深化其在x86生態系統中的影響力。
這次合作涉及兩大範疇。在數據中心方面,Intel將針對NVIDIA的需要,研製高度客製化的 x86 CPU,讓NVIDIA可以整合到自家AI運算平台,以解決CPU與GPU之間的數據傳輸瓶頸,為雲端業者和企業級市場帶來更具效能優勢的完整解決方案,以維持領先地位。
Intel x86 CPU在伺服器領域仍佔有一定技術優勢,結合NVIDIA GPU後,應可製造出運算效能更強大的AI超級晶片。(圖片來源:Intel官網)
為消費者創造整合型GPU筆電
在個人運算領域,Intel計劃推出整合NVIDIA RTX GPU的x86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a Chip,SoC),藉此開創新類型PC產品。黃仁勳強調,全球每年銷售約1.5億部筆記簿型電腦,惟目前NVIDIA GPU只覆蓋其中一小部分的高階遊戲玩家與專業工作站市場,未能觸及龐大的主流消費族群。
若能將NVIDIA GPU與x86 CPU融合為單一SoC,就可以催生全新的整合型筆電產品線,為AI應用提供更強大的運算力,滿足消費者市場需求。黃仁勳豪言:「結合全球最強的CPU與GPU,將重新定義PC體驗……加速運算與AI運算的時代已經降臨。」此話背後,清楚展現他欲一舉雄霸數據中心與個人電腦市場的野心。黃氏預期,這次合作每年可以創造高達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的新營收機會。
黃仁勳強調,這次合作只聚焦於產品設計,跟Intel晶圓製造業務無關,台積電仍是其首選的代工夥伴。換言之,在雙方合作關係中,NVIDIA只挑對其自己有利的資產,即是x86 CPU架構與先進封裝技術,並完全避開最蝕錢、最缺乏競爭力的Intel晶圓代工部門。
資助OpenAI建10GW數據中心
4天後(9月22日),NVIDIA再度宣布對外進行巨額投資——承諾向OpenAI注資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須注意的是,這筆投資將採取與數據中心部署規模掛鉤的漸進投入方式:每當OpenAI建成1吉瓦(Gigawatt,GW)用電規模的GPU數據中心,輝達才會撥款100億美元。其目標是協助OpenAI在美國建造規模達10GW的數據中心,需部署400萬至500萬顆NVIDIA GPU,預計首批設施將於2026年下半年啟用。
黃仁勳坦言,這筆交易能夠直接推高NVIDIA GPU的銷量,但背後的策略意義卻遠不止於此。OpenAI新建的數據中心將採用輝達新一代AI運算平台Vera Rubin,這等於NVIDIA資助OpenAI搭建一個全球矚目的「示範單位」,向業界展示其新晶片架構在模型訓練和推論上的技術優勢。
同時,這樣的深度綁定也使OpenAI對NVIDIA GPU的依賴程度大幅增加,降低其自行研發晶片的動力,甚至可能減少對博通(Broadcom)ASIC晶片的訂單。隨著以OpenAI為首的AI公司更積極擁抱NVIDIA平台,將會進一步強化輝達生態系統的網絡效應。如此一來,NVIDIA不再只是GPU供應商,而是變成AI運算平台的規格制定者,讓超微(AMD)、博通等對手難以撼動其霸權地位。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中)形容,投資OpenAI是一項「巨大計劃」;站在其兩旁的分別是OpenAI總裁Greg Brockman(左),以及執行長Sam Altman(右)。(圖片來源:NVIDIA官網)
輝達巨額投資引發AI泡沫疑慮
不過,輝達對OpenAI的巨額投資也引發了市場對AI泡沫的疑慮。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Stacy Rasgon指出,這樣的資本運作可能帶有「資金自我循環」(Circular)的嫌疑——一邊提供資金給客戶,一邊讓客戶再用這筆錢購入自己的產品。
這種類似「左手交右手」的資本遊戲,短期內可能創造亮眼的業績,惟卻不禁讓人懷疑市場需求是否真實存在,產品買氣能否持續下去。即使後來有消息傳出,OpenAI打算以租賃方式取得NVIDIA GPU,而非直接購買,但外界對這種「循環投資」模式的疑慮仍未能完全消除。
雖然爭議不斷,依然有不少華爾街分析師看好這筆交易對NVIDIA的潛在效益。美國銀行證券(BofA Securities)分析師Vivek Arya指出,輝達有望藉由這1,000億美元的投資,實現3,000億至5,000億美元(約2.34兆至3.9兆港元)的營收回報。
NVIDIA資助OpenAI興建的數據中心,採用輝達即將推出的AI運算平台Vera Rubin,整體用電規模將達到10GW,等於10座核電廠的供電量。(圖片來源:NVIDIA官網)
OpenAI將成下個兆元級企業?
另外,有部分專家對這筆交易提出了反壟斷疑慮。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反壟斷法教授Rebecca Haw Allensworth指出,這類涉及一方在市場中處於支配地位的合作,容易誘發偏袒行為:輝達或許為OpenAI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優先交貨或專屬資源,對其他可能以更具競爭力條件進行合作的客戶造成不公。
就外界對輝達投資OpenAI的種種質疑,黃仁勳給出強而有力的回應,直言這是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我唯一的遺憾是,當他們早期邀請我們投資時,我們因為資金有限,沒能投入足夠。我真的該把當時所有錢都投給他們。」他預期,OpenAI有機會成為下一家市值達「兆美元」級的超大規模公司(Hyperscaler),甚至可能創下產業史上最快達到該市值的紀錄。
長遠而言,NVIDIA能否在對外擴張與反壟斷監管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華爾街與科技界高度關注的焦點。若能妥善處理這一微妙關係,輝達不僅可維持其AI霸主地位,更可能為整個產業制定新的遊戲規則;但若處理不當,監管陰影則可能轉化為實際風險,成為業務發展的絆腳石。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