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25
關稅戰 | FOCUS | 「共識」VS「協議」藏玄機,稅率回撤細節引關注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被中國稱為「共識」、而被美國稱為「協議(Deal)」的瑞士會談成果,含金量到底幾何,料於周一(12日)傍晚稍後揭盅。從白宮簡報的措辭看,華盛頓顯然更急於將瀕臨焦糊的「關稅大餅」翻個面。中美罕有的聯合聲明料涉及磋商機制、芬太尼、港口費、開放市場/投資之外,備受關注的,當屬美國對華關稅將在何種前提下回撤至市場預期的54%以下。
(編按:本港時間12日午後交易時段內,中美兩國發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國將對中國商品加徵的對等關稅由125%暫時大幅降低至10%,連同此前因芬太尼問題而加徵的20%關稅,即稅率總共為30%。中國亦暫時將反制美國對等關稅而對美加徵的125%關稅大幅降低至10%。)
改稱中方「夥伴」,美方窗口期漸窄
從特朗普上周五(9日)將145%的漫天要價坐地還錢至80%,到白宮周日(11日)簡報引述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將中方代表稱為「夥伴(partners)」,更指「分歧可能沒想像的大」;對比副總理何立峰僅透露「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以及「(會談)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誰更急於達成「大刁」,不言而喻。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右),將中方代表稱為「夥伴(partners)」。(AP)
就在本周末,侵侵4月10日將對華關稅加至145%後首批中國商品,已抵達洛杉磯港。多達12000個貨櫃中,滿是毛衣、泳帽、家具、燈具、洗碗機、工作靴等美國人的日常必需品。就在上月底,沃爾瑪、家得寶、塔吉特等零售巨頭齊到訪白宮,向總統分享(施壓)關稅影響。
換言之,要安撫對利潤、通脹倍感焦慮的零售商和消費者,趕在庫存耗盡、價格飆升前,以某種形式暫停或下調部分對華關稅,窗口期愈來愈窄,或正正是今次中美會談取得「實質進展」較預期更快的原因。
北京強調「發展利益」,不急於決戰
從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在記者會強調,「會談中照顧彼此的關切和發展利益」,「任何可能達成的成果也一定必須是符合中方自身發展利益」看,「共識」顯然並不僅限於關稅稅率,而大概率涉及芬太尼、港口費、開放市場/投資,乃至匯率、台灣問題等。
中方在記者會強調,「會談中照顧彼此的關切和發展利益」,「任何可能達成的成果也一定必須是符合中方自身發展利益」。(AP)
更大的背景則是,特朗普無法如願召集盟友「孤立」中國,中國亦不願跟美國全面脫鈎、徹底反面,以免讓第三方漁翁得利,雙方未來勢邊打、邊談、邊準備,邊博弈,再擇機決戰。
從此角度看,揭盅倒數中的聯合聲明,魔鬼仍在細節--含金量不僅取決於關稅暫緩/下調的範圍與幅度,更繫於雙方的誠意和互信程度,能否為進一步談判設定可持續機制。倘若聲明細節難打消短期不確定性,市場恐迎新一輪動盪。
撰文:金子安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