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3/05/2025

「殲10」威震全球,揭中國戰略思維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5月7日巴基斯坦與印度出動共百餘飛機的空戰是二次世界大戰後規模最大的空戰之一,其意義頗不尋常,當中亦反映出中國的經濟與戰略思維,值得我們細想。

 

  此場戰役的顯著特點是以弱勝強,而且勝得乾脆利落。印度出動的戰機幾乎是巴鐵的兩倍,而且據稱有14架十分先進的法製四代半「陣風」戰機參與其中,而巴方主力卻是靠中國製較為低端、原本只算第三代但已進步到三代半的「殲10CE」戰機,但結果竟是6比0,巴基斯坦毫髮無損,但印方失去3架「陣風」、2架俄製戰機及1架無人機。中國自己有600多架「殲10C」,但2023年已停產。「殲10CE」是出口用的,暫只賣了36架給巴鐵。

 

巴軍以弱勝強,殲10實戰後大熱

 

  中國現時的王牌是第五代的「殲20」及可供艦載即將量產的「殲35」,去年年底又試飛了全球未有的第六代戰機原型,再加上可飛1.4萬公里的「空20」重型轟炸機,中國的空軍力量,雖在戰機數量上不及美國,但質量上已可與美國爭一日長短。巴基斯坦不是中國,但仍打敗了印度,靠的是甚麼?

 

  「殲10CE」性能遠比不上「陣風」,但這次開戰,雙方距離近160公里,都在視距之外,但巴方用的是體系戰術,有預警機遠距離可電子鎖定印機,「殲10CE」所掛的「PL15」空對空飛彈射程又遠於印方飛彈,遂有此戰績。

 

殲10CE(網上圖片)

 

  「殲10CE」經此實戰檢驗後,在軍火市場大熱,哥倫比亞要買它,傳聞價錢是每架4,000萬美元,比巴鐵從前要付的6,000萬美元還要便宜,與「陣風」的每架1.64億美元相比,更是划算得多。不過,我們也不應忽略,從前「殲10」較早期系列的飛機,曾發生過幾次墮毀事件,其研發成本亦並不便宜。現時的邊際成本能不斷下降(否則便不可能4,000萬美元售價),及近年它進步顯著,已在揭示出在中國這全球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的生態圈中,武器製造一樣能得心應手,效率高於其他國家。

 

  30多年前,蘇聯解體,美國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蘇聯的經濟不行,但卻被迫花上巨資與美國展開軍事競賽,最終導致其經濟被抽乾抽淨,政權亦轟然倒地。中國汲取了這教訓,硬是把國防開支壓在GDP 2%以下;而美國為維持其霸權,軍費一直高企。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2024年美國軍事開支9,970億美元,佔其GDP 3.4%,而中國則是3,140億美元,佔GDP 1.7%。

 

  顯然,中國的定力比美國更高,不願抽走太多資源用在軍事競賽上;反觀美國,正飽受聯邦政府巨債及天文數字財赤之苦,卻不肯減少軍費,哪一個國家會更像蘇聯般失血而亡,一目了然。順帶指出,據《亞洲周刊》提醒,美國GDP水份甚多,例如美國人頗易受律師鼓動,互相控告,蔚然成風,雖對生產力毫無貢獻,但所花的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律師費,卻是算進GDP的,若扣掉這些無用的GDP,美國軍事開支佔有用GDP的比重更高。

 

中國軍事發展大計,低成本策略

 

  中國在軍事上走的經濟路線,除了不敢亂花錢外,便是盡可能利用自己的優點去節省成本。印巴空戰中的巴方戰機成本遠低於印方,但卻用上了中國的預警機及中國所教的體系性戰術,成績斐然。中國科技人員工程師眾多,電子工業非常發達,我們大可判斷,若中美發生軍事衝突,中方可靠低成本的戰術仍可使美方討不了好。

 

  此種低成本策略早已貫注入中國軍事發展大計中。中國多年前已發展出可隨時擊沉美國航母攔無可攔的高超音速導彈,幾千萬美元的成本便可摧毀以百億美元計的航母,正是這一經濟思想下的產物。現時中國的「九天」空中航母,起重量16公噸,載重6公噸,可飛7,000公里,並釋出過百無人機或導彈,此種蜂群戰術成本不高,但對方如何抵擋?

 

京頻展先進武器,籲美台勿誤判

 

  印巴空戰的戰績,正好印證出中國的軍事力量不是吹出來的。從前中國並不怎麼突出自己的軍力,但近年卻多次向外顯示出自己日新月異的先進武器,為何如此?我相信這是必須的,目的是要美國及台灣不要誤判,以為中國並不具備統一台灣及甚至與美國直接對抗的實力。此等實力被了解後,可消除一些幻想,反而有助和平統一。美國知道打不過了,為免自己被拖了進去,既會戰敗無面子又要蒙受損失,便更要避免自己綁在戰車上參戰了。

 

  印巴空戰後,內地著名評論人復旦的張維為教授說,若美國在台海參戰,第二天,美國便會發現自己不再是超級大國了。此語頗有豪言壯語的味道,但想一想也並非沒有根據。戰爭勝負的基礎在工業力量,美國製造業產品,成本往往比中國大上數倍,若在軍備上這也適用,那麼在有利中國的戰場上,美國打不過中國。

 

 

(本文原載於5月23日《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