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9/08/2025

美俄「峰會」虛多實少,各有盤算互相利用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上周五,俄羅斯總統普京前往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會晤美國總統特朗普。外界普遍將焦點放在俄烏戰場上,期待美國利用其影響力促成俄烏停火,避免更多的殺戮。但普京和特朗普並未就俄烏戰事達成任何具體協議,反而利用這場舉世矚目的會晤為自己塑造形象,把關係到烏克蘭人生命與生活、關係到歐洲大陸和平與安寧的大事拋到一邊。最終,這場「峰會」淪為只要熱鬧場面、不求實質成果的「大戲」。目前正在上演的是第二幕——歐洲多國領導人集體前往華盛頓,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起到白宮游說特朗普,為烏克蘭尋求安全保障。

 

美方高調迎接普京,場面隆重盡顯「誠意」

 

  特朗普一直強調,他與普京的私人關係很好,因此,美方在安克雷奇用歡迎老朋友的方式高調迎接普京,特朗普提前在紅地毯上等候普京下飛機,並邀請普京與他一起乘坐總統專車前往會談地點。外界對此非常關注,因為兩人在車上的單獨交談可能已經為即將展開的正式會晤定下了基調。有美國政界人士擔心,在一對一的交談中,特朗普可能會「落入普京的圈套,損害美國利益」。但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特朗普始終未想與普京達成任何具體協議,他只想用各種手段來展示「誠意」,讓普京高興,以便跟著他把這場戲演下去。

 

 特朗普提前在紅地毯上等普京下機,並與他同坐總統專車前往會談地點。(AP)

 

  為了顯示他與普京關係很近,特朗普在記者會上稱普京為弗拉基米爾(普京的名字),而不是按照外交慣例在公開場合稱對方為「普京總統」。從電視新聞直播的畫面上看,普京對此感覺很舒服,因為美國總統一般只對美國盟友才直呼其名,以示親近。與美國總統搞好關係,對普京個人非常重要,也有利於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很顯然,特朗普和普京都了解對方的性格,都願意演好這場戲,以爭取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因此,這場「峰會」虛多實少,並沒取得任何具體成果,難免被視為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

 

俄方尋求擺脫孤立,白宮只為獲得諾獎

 

  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全面經濟制裁,並中止了與俄羅斯的民間交流活動,俄羅斯近幾年飽受西方孤立。西方企業從俄羅斯撤出,俄羅斯人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中斷,這對俄羅斯的經濟和國際形象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要擺脫孤立,就要在國際舞台上引人關注,並得到其他國家領導人的背書(認可與支持),這正是普京參加此次會晤的主要目的之一。

 

  同時,普京帶了多位部長級官員參加會晤,將原本以結束烏克蘭戰事為主題的會談,變成了俄美兩國的元首峰會,給人的感覺是美國在對俄關係上作出了調整,白宮希望重啟兩國關係,甚至有可能放鬆對俄制裁,以便令美國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這大大沖淡了盡早結束俄烏戰爭的緊迫感,讓普京更不可能為避免美國的進一步制裁而同意停火。

 

 普京帶同多位部長出席會晤,將原本以結束俄烏戰事為主題的會談,變成了俄美兩國的元首峰會。(AP)

 

  這樣的解讀合乎情理,因為特朗普二次執政以來,大打關稅戰、迫外國芯片企業赴美投資等惡劣行為,充分表明他對於經濟利益的瘋狂追求,而且把國際政治問題也與經濟利益放到一個籃子裏,尋求所謂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也就是他常掛在嘴邊的「大交易」。美國媒體的分析指出,這恰恰說明普京對特朗普有深入了解,因而投其所好,為特朗普提供充分的表演機會,但實際獲得好處的卻是俄羅斯。普京在聯合記者會上特別提到特朗普常說的一句話:「如果我是總統,這場(俄烏)戰爭就不會發生」,讓身邊的特朗普心滿意足。

 

  用外交事件來破解對自己不利的國際環境,在歷史上有很多先例,其中很多人比較熟悉的包括英國首相馬卓安(John Major)1991年9月訪問北京,簽署中英兩國關於香港新機場的備忘錄,以及江澤民主席1993年11月出席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馬卓安訪華那年,西方國家仍在實施對華制裁,中外高層交往中斷,經貿關係受阻。英國為了獲得新機場項目的龐大經濟利益,需要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於是馬卓安成為在實施制裁之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主要國家領導人。他的訪問化解了北京的一個難題,變相打破了西方的集體制裁,為西方其他領導人訪華打通了道路。而江主席應邀赴美參加APEC峰會並會晤美國總統克林頓,則為中美各領域的交流帶來重啟的動力,令兩國關係逐步恢復正常。

 

  估計普京及其助手在制定俄羅斯對美政策時,肯定沒少研究當代國際關係史上這兩個典型案例,因為上述成功的實踐,不僅體現出中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而且其做法非常務實,能滿足雙方的實際需要,創造出雙贏的結果。

 

  對於特朗普及其團隊來說,維護自身利益最重要。眾所周知,美國與俄羅斯不可能決定烏克蘭的命運,缺少烏克蘭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參與,美俄之間的任何協議都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和平。既然如此,特朗普這樣大張旗鼓高調歡迎普京是為了甚麼?簡單來說,恐怕就是要塑造「和平締造者」的形象,強調是他制止了戰爭,用這樣的「成就」來為自己爭取諾貝爾和平獎。近日有媒體爆出,特朗普不久前曾經與挪威政府官員接觸,顯然是希望負責評選諾貝爾和平獎的挪威人「識做」。念念不忘做「最偉大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怎麼可以沒有諾貝爾和平獎?

 

歐洲盟友擔心霸凌,集體訪美聯手護烏

 

  儘管特朗普一廂情願,但歐洲很多人對他並無好感。在俄烏戰爭問題上,他上任之後立場搖擺不定,歐洲領導人對此早有怨言。特朗普要求歐洲國家增加軍費開支,並為烏克蘭購買美國武器,這比他的前任拜登的強硬挺烏立場後退了一大步。而且他和副總統萬斯還非常傲慢,當著在場記者對到訪白宮的澤連斯基一通教訓,語言尖刻,完全不顧外交禮儀,讓很多歐洲人深感受辱。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會面時比較拘謹,遠不及見普京時般親切。(AP)

 

  所以,當他邀請澤連斯基在美俄峰會後訪問白宮時,歐洲的一眾烏克蘭之友有些擔心,怕澤連斯基在白宮再次被美國人圍攻,於是決定集體訪美,聯手保護澤連斯基,避免特朗普「出賣」烏克蘭利益。歐洲領導人的做法,有點像小學生打群架。有他們相伴,雖然能夠避免澤連斯基遭到霸凌,但實際上對俄烏停火卻未能產生直接積極影響,最多只是緩和了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會晤的氣氛。澤連斯基也汲取教訓,在白宮單獨與特朗普會晤時,穿了一件較正式的外套(上次的衣著被美方批評),並在會晤開始時,首先向特朗普轉交了他夫人給特朗普夫人的一封信,試圖用「第一夫人外交」來拉近他與特朗普的關係。但從肢體語言來分析,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之間的個人關係還比較正式,遠不及特朗普與普京見面時的親切。歐洲領導人與特朗普團隊的集體會談也未取得明顯進展,在如何與普京談判的問題上,雙方仍存在分歧。

 

  特朗普希望搞「三邊會談」,由美國安排美、俄、烏三方會晤,這樣他的角色就很突出。但歐洲多國領導人,尤其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希望舉行「四邊會談」 ,讓歐盟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涉及烏克蘭命運與前途的各種安排。

 

安全保障欠缺細節,停火仍需雙邊談判

 

  歐洲領導人還想從白宮得到澤連斯基一再堅持的美國對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即美國承認烏克蘭的特殊地位。雖然烏克蘭未加入北約,但北約最關鍵的集體防禦原則對烏克蘭適用。換句話說,在達成停火或簽訂和平協議之後,假如烏克蘭再遭軍事入侵,北約國家有義務幫助烏克蘭迎擊入侵者。對於這種明確無誤的保證,美國的立場仍存在「模糊空間」,因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並不支持派美軍到外國參戰。特朗普今年還曾經向澤連斯基施壓,用停止對烏克蘭提供武器作為手段,迫烏克蘭與俄羅斯展開和平談判。所以,歐洲領導人不再寄望美國派兵前往烏克蘭,而是自己組成一支實戰能力較強的「維和部隊」,長期駐紮在烏克蘭,提供某種程度的「安全保證」,因為沒人知道這支隊伍能否在與俄羅斯軍隊交戰時取得勝利。

 

歐洲領導人希望在白宮爭取到對烏克蘭的「安全保證」 (AP) 

 

  說到底,真正要結束這場戰爭,還是要通過俄烏之間的談判,所謂「交換土地」、北約提供「安全保證」等等解決方案,都需要俄烏兩國具體談談,雙方在哪些領域可以妥協、哪些關鍵點決不妥協,只能由俄烏兩國決定。外界的勸和促談或許有幫助,但難免受制於自身利益,無法真正幫到實處。而且這場有真有假、有虛有實的外交戰,還隨時會受到戰場上形勢變化的影響,因此任何過於樂觀的期盼都是不切實際的,對這一點必須看得清清楚楚。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烏元首白宮會談後,特朗普再與普京通電,你認為美國能否促成「普澤會」?你對俄烏實現和平有多大信心?►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