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7/10/2025

年尾銷售決勝局:拆解節慶行銷核心邏輯,5大消費心理+Boutir工具助業績翻倍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掌舖Boutir團隊

    掌舖Boutir團隊

    掌舖 Boutir 以亞洲為基地,提供一站式開網舖服務,協助商戶營運和發展網上業務。任何人只需數分鐘,即可透過掌舖手機應用程式,輕鬆建立擁有專業設計、兼與社交媒體完美結合的網舖,賺取網上訂單。目前掌舖總部設於香港,服務超過 10 萬名不同規模的商戶,商品和每月活躍消費者數目均以百萬計,現正積極拓展東亞南市場。

    電商教室

    本欄每周三更新

點燃年尾銷售熱潮的關鍵策略

 

  年尾節慶旺季一浪接一浪,對香港零售商而言,要應對零售業的激烈競爭和經濟環境挑戰,節慶銷售已經不只是例行公事,而是決定全年業績成敗的「關鍵戰役」。不論是團圓溫馨的中秋、浪漫歡樂的聖誕,還是電商必爭的雙 11,每個節日都蘊藏著短時間內爆發驚人消費力的機會。

 

  但節慶行銷的本質究竟是甚麼?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要點?又該如何借助科技精準落地執行?搞懂這些問題,才能幫助你的品牌在年尾銷售大戰中脫穎而出。

 

1. 節慶行銷不只是折扣,更是「情感 + 時效」結合

 

  節慶行銷(Festival Marketing),簡單來說就是商家針對特定節日或假期,設計一系列廣告、優惠促銷與內容活動,最終達成「吸引消費者購買」與「提升品牌曝光」的雙重目標。它不僅能刺激即時銷售,更能透過節日情感連結強化品牌忠誠度,為全年營運注入活力。

 

  真正有效的節慶行銷從非「簡單的打折清貨」或「隨意投放廣告」,核心是將節日的文化元素、情感價值融入銷售策略。例如中秋主打「團圓送禮」、聖誕強調「交換心意」、雙 11則聚焦「全年最抵、年度囤貨」的心理,都是將節日屬性與消費需求綁定。相較日常行銷,它更強調「情緒帶動」與「時間性」: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往往集中在節日前夕短期爆發,策略上需要主動出擊並快速轉化。

 

2. 節日是「消費心理的放大鏡」

 

  節慶行銷之所以至關重要,關鍵在於「節日能放大消費者的購買動機」。節日氛圍下,人們更容易產生「慶祝」、「獎賞自己」、「社交送禮」等衝動,支出金額與頻次往往高於平日,數據也充分印證了這種趨勢:

 

●    中秋節:作為傳統送禮旺季,《2024 健康禮贈行業趨勢白皮書》顯示,中秋送禮量僅次於七夕,是全年第二大禮贈節日;

●    聖誕節:Visa 2019 年數據指出,香港人聖誕消費額佔全年假期總消費的 18%,即使零售市場整體下滑,節慶期間銷售仍會逆勢上漲,可見消費者會將有限預算集中在節日;

●    雙 11:更是電商的「生死戰」,2024 年雙 11 全網累積銷售額達 14,418 億元人民幣,年增 26.6%。雖然是內地淘寶等平台主導,但香港電商亦深受影響。雙 11 已成為電商必爭的「超級節點」,錯過即意味著流失大量市場份額。

 

3. 節慶行銷三大常見錯誤:數據盲點、創意陳舊、資源分散

 

  制定節慶行銷策略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挑戰。許多商家執行中常因疏忽細節浪費資源,最終效果不佳,尤其年尾中秋、聖誕、雙 11 緊接到來,更容易暴露問題:

 

雷區 1:忽視數據分析,靠「直覺」做決策

 

  現今是數據驅動時代,產品選品、廣告投放、銷售優化都需依賴數據洞察, 節慶行銷講求「短期集中火力」,更需要數據指引方向。但不少商家仍憑經驗與直覺規劃,忽視消費者行為數據(如過往節日購買偏好)與分析工具,導致無法精準觸達目標客群,浪費寶貴預算。

 

雷區 2:創意疲勞,陳舊主題讓品牌「沒記憶點」

 

  中秋繞不開「月亮」,聖誕離不開「聖誕樹」, 重複使用老套主題,不僅讓消費者產生厭倦,更會模糊品牌定位。在同質化競爭中,缺乏新意的行銷很難讓顧客留下印象,自然無法帶動轉化。

 

雷區 3:資源分散,「盲目撒網」不如「精準打擊」

 

  不了解目標客群就盲目投放廣告,導致預算分散在低轉化渠道;宣傳素材質量粗糙損害品牌形象;網站加載慢、CTA 按鈕不明確,讓潛在客戶中途流失…… 這些問題在年尾尤為明顯,因為多節日密集到來,商家容易忽略「跨節日策略連貫性」,更易造成資源浪費。

 

  想了解更多廣告投放訣竅,以及掌舖的智能廣告功能如何助你用小預算創造大成效,可參考【自己落廣告 vs Agency操盤 vs 經掌舖平台投放,三種落廣告方式優劣全面拆解!】。

 

4. 抓住 5 大消費心理,從「引流」到「留客」

 

策略 1:情感連結:用「故事」喚起共鳴

 

  透過情感化內容,將節日價值與品牌理念綁定。例如中秋推出「全家福月餅禮盒」,搭配「分享家庭團圓故事」的 UGC(用戶生成內容)活動,鼓勵消費者上傳全家福並講述故事,不僅提升互動,更能加深品牌與「團圓」等節日情感的連結,增強好感度。

 

策略 2:稀缺效應:用「迫切感」推動即時轉化

 

  利用消費者「害怕錯過」(FOMO)的心理,推出限時、限量活動:如聖誕「 3 小時快閃折扣」「限量 100 份禮盒」,或雙 11「前 50 名下單送贈品」。同時搭配動態互動(如直播中倒計時),強化稀缺屬性,刺激消費者快速決策,還能鼓勵他們為家人、朋友購買,進一步擴大銷量。更多Boutir 平台優惠和折扣設定可參考早前介紹的【網店折扣怎樣玩?10大網店優惠設計方法刺激顧客購物慾!

 

策略 3:跨渠道整合 :打造「無縫體驗」,最大化曝光

 

  整合線上線下渠道,讓顧客在各場景都能接觸品牌:從社交平台(IG、Facebook)的節慶內容,到 WhatsApp 群組的優惠通知,再到直播帶貨、實體店陳列,形成「觸達 - 互動 - 轉化」的閉環。同時統一視覺風格(如節日專屬 LOGO、配色),方便顧客分享到社交平台,實現「二次傳播」。

 

策略 4:個人化數據分析:精準觸達,不浪費半分預算

 

  透過分析消費者過往購買記錄、瀏覽行為,針對不同群體定制優惠:例如給「經常買化妝品」的客戶推送聖誕「彩妝禮盒專屬折扣」,給 VIP 會員發送中秋「早鳥預訂碼」。透過電郵、WhatsApp 定向發送,既提升轉化率,又能讓顧客感受到「被重視」,增強忠誠度。

 

策略 5:節後追蹤:將「一次性購買」轉為「長期客戶」

 

  節慶結束不代表行銷終止。透過電郵發送「感謝禮 + 下次購買優惠券」,或用會員積分兌換「節後小禮品」,維持與顧客的互動。例如雙 11 後,針對已購買客戶推送「補貨優惠」,鼓勵重複消費,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忠誠客群。

 

5. 落地節慶行銷:Boutir 工具讓「精準」與「效率」雙提升

 

  在數位時代,節慶行銷的成功離不開科技助力。Boutir 的 mPOS(Mobile POS)與 AI 智能銷售助手,能幫助商家解決「數據洞察」、「效率優化」、「多渠道整合」三大痛點,讓行銷從「憑直覺」變為「數據驅動」:

 

mPOS:打通線上線下,洞察顧客需求

 

  Boutir mPOS 可將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轉化為 POS 系統,實時同步網店與實體店數據, 例如中秋期間,透過分析消費記錄,快速掌握「哪款月餅最暢銷」、「哪類客戶更愛買禮盒」等資訊,從而優化庫存(避免囤貨過多或斷貨),並調整促銷策略。

 

  同時,mPOS 支持線上線下會員積分同步,鼓勵顧客跨渠道購買;集中式訂單管理整合配送、退貨流程,減少節慶期間的後台瑣事,讓商家更專注於銷售。

 

 

一鍵多平台分享:節省時間,快速覆蓋多渠道

 

  節慶期間宣傳素材多、時間緊逼,Boutir 直接串接 Facebook、Instagram 等主流社交平台,店主可從 Instagram 直接匯入商品檔案,或將網店商品資訊同步至社交頁面,無需逐個平台手動上傳,大幅節省時間。例如聖誕促銷內容,可同步推送至社交平台與WhatsApp客戶群組,快速觸達更多潛客。

 

 

AI 智能銷售助手:即時成交,簡化上架流程

 

  AI 智能 WhatsApp 圖片批量上傳功能:透過 AI 識別及自動撰寫商品名稱、生成描述與標籤設定,快速完成上架。雙 11、中秋等上新密集時期,大幅提升上架效率。此外,AI 助手還能同步來自 WhatsApp、IG、Facebook 的所有訂單至 Boutir 平台,避免漏單;Boutir 還支持多種支付方式,契合節慶期間多樣化付款需求,提升結帳體驗並降低顧客棄單率。

 

 

節慶行銷不只是短期爆單,而是「長期佈局」

 

  年尾的每個節日都是零售業的「黃金機會」,但成功從非偶然。避開「數據盲點、創意陳舊、資源分散」的雷區,從消費者心理制定策略,並借助 Boutir 等工具實現高效執行,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節慶行銷的最終目標,不只是短期爆單,更是透過節日情感連結,建立顧客長期信任,這才是推動品牌持續增長的關鍵。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今年諾貝爾獎10月6日起揭曉,你認為特朗普能否獲得和平獎?►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