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31/10/2025

中國無意與美爭霸,最想要甚麼?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話說當今天下大勢,中美正處於談談打打的冷戰中,有此局面,有人認為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相似,但我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亦有近似今天的現象。若要和平,各國需從歷史中總結經驗,避免誤判。

 

  二戰前夕,曾稱雄全球的日不落國大英帝國,衰象已呈,完全壓不住納粹德國,在遠東亦被日本軍國主義迫得節節後退,帝國餘暉已成晚霞。

 

  當時工業與經濟實力最強的是美國,但她走孤立主義道路,自己武器及兵員的數量都十分落後,遠比不上德國及日本,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戰爭,美國想置身事外,若非德國的戰艦走到大西洋的西邊及日本空襲珍珠港,美國未必會參戰。美國一參戰,她強大的工業力量便顯現了出來,美國迅速成為世界軍工廠,連蘇聯所需的武器也能提供。

 

 美國一參與二戰,強大的工業力量便顯現出來,迅速成為世界軍工廠。(AP)

 

美當盟主荒腔走板,世界更動盪

 

  二戰結束後,有一個尖銳的問題出現了。從戰前的經驗看來,西方有些戰略家認為,世界若無一個鎮得住場的武林盟主立威立德立規矩,那麼世界很易出現不測之亂局。對此觀點最重要的貢獻者之一是後來曾長期在麻省理工任教的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他的後輩、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哈佛政治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乾脆把因缺乏武林盟主訂定規矩並將其實行所帶來的亂局稱作「金德爾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戰後,美國挾著強大的軍事與經濟實力,自許為武林盟主,並制定了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制度,世界有了新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制度。

 

  這本是好事,有可能為世界帶來和平穩定,但局面很快便荒腔走板。美國有四宗罪使她德不配位,當上盟主反使世界動盪不已。

 

美國好戰損耗巨,又怕中國崛起

 

  第一宗罪是她生性傲慢,自以為其典章制度是人類的最高峰及最終點,別的國家若不依樣葫蘆,緊跟西式的民主,便是邪惡異類,隨時被美國文攻武打。

 

  第二宗罪是自己利益至上,她所推動的全球治理體系,亦以此為核心,例如世貿組織的規則本是她制定,但一遇上不利她的情況,則這些規則可以全拋諸腦後,強徵關稅便是近年的典型。

 

 遇上不利己方的情況,美國可無視自己制定的國際規則,特朗普強徵關稅便是一例。(AP)

 

  第三宗罪是美國例外,訂下的國際規則,其他國家必須遵守,但美國是例外。

 

  第四宗罪是偏袒,她受以色列游說集團操控,事無大小對錯,皆支持以色列,加沙種族滅絕,也無動於衷。要注意,有些國家的制度、人權、政策,就算完全不符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要求,只要符合美國利益,她一樣偏袒。

 

  這四宗罪加起來,使美國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軍事開支大於第二至第十個國家的總和,但太大的開支及對地球資源的花霍,卻使她實力損耗嚴重,盟主之位備受質疑。享受慣了權力的人很易受腐蝕,國家亦然,美國政客變得疑神疑鬼,見到別的國家有崛起之勢,總會害怕她們會搶走其盟主之位,這對正處於急劇上升期的中國特別明顯。

 

美國的軍事開支龐大,使其實力損耗嚴重。(AP)

 

  只要對國際事務稍加留意,都可知道美國的政客及媒體對中國的抹黑無所不用其極。若細看一下,這又是基於恐懼,恐懼又帶來誤判。抹黑的內容分兩大類:一是中國內部是極權統治、人民痛苦;二是中國對外搞擴張,嚴重威脅其他國家安全,而且中國的最終目標是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權,「一帶一路」、「金磚」等等政策,俱是為其霸權的百年大計鋪路,若不及早識破並打擊之,便會噬臍莫及,悔之已晚。任何不同意此種觀點的,便是缺乏智慧,而且默許極權擴張至世界,是不道德的。

 

中國最關注內部,對外合作發展

 

  說中國人民痛苦,只是其宣傳手段,不用討論。但美國朝野的主流思想確有認為中國想取代美國,成為新的霸主,其外交政策也是環繞這假設而制定。這是否誤判?中國究竟要甚麼?這些都是當前的基本性問題,對其的認知,影響著全球格局。

 

  今年8月,麻省理工出版的權威刊物《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有一篇鴻文,題目正是「中國想要甚麼?(What Does China Want?)」,作者似是一位韓裔及兩位華裔學者。文中列舉了大量證據,指出上述美國的認知完全是誤判。中國最關心的事務,是內部的,如經濟如何能發展下去、腐敗問題能否杜絕。在國際事務上,中國人民雖普遍有「東升西降」的自豪感,但政府一再表達「中國無意改變美國,也不想改變美國」的思想。這些學者怎樣得到這些結論?主要是靠中國官方權威刊物修辭用字的定量分析,例如,從2012至2024年,他們找到了12208篇《人民日報》文章,內裏有「鬥爭」一詞,他們發現,這些文章68%至85%都是關於經濟及反貪戰線,關於與美國鬥爭的文章非常少。其他例證太多,篇幅有限,不贅。

 

中國最關心的事務是國內經濟如何能發展下去,無意與美國鬥爭。(AP)

 

  他們的討論對認識中國歷史與文化的人而言,不足為奇。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多是防禦性的,中國本身自給自足,懶得管治其他國家。擔任全球霸主是有成本的,再看看美國在力有不逮下仍要當盟主,便有如二戰前衰落的英國般無力阻止世界大戰,以中國人幾千年的智慧,怎會不引以為鑑?中國也不是對世界撒手不管,她要貢獻的,是如何利用「一帶一路」等途徑,與世界合作,而非輸出意識形態,從而帶動世界經濟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識庫】何謂「金德爾伯格陷阱」?

 

  -「金德爾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是指當國際體系中沒有任何國家願意或有能力承擔領導責任時,全球秩序可能陷入混亂與失序的困境。

  -這概念源自美國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的研究

  -陷阱定義是當原有霸權國家自其領導角色撤退,而新興強權尚未或不願接替,全球將陷入「領導真空」。

  -他分析1930年代大蕭條與二戰的爆發,指當時美國雖取代英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經濟體,但未能承擔維持國際秩序的領導角色,導致全球不穩,最終引發政經危機。

 

(本文原載於10月31日《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警察小巴「放蛇」捉無佩戴安全帶者,明年起乘巴士不佩戴同樣被罰,你認為政府宣傳是否足夠?►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