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25
騙徒假冒速遞公司客服WhatsApp視像通話,要求展示銀行信用卡正面及背面,受害人損失過100萬港元
香港人經常使用速遞服務,騙徒亦看中了這一點,假冒速遞公司發送釣魚短訊,留下電話誘受害人回電,再用不用的藉口,騙走他們的錢。最近有兩名受害人,收到同一個「假冒速遞公司」的釣魚短訊,但遇上兩款不同的詐騙手法,兩人分別損失超過30萬及100萬港元!
近日有受害人收到「假冒速遞公司」的釣魚短訊,訛稱包裹即將到達,請受害人聯絡速遞員。由於受害人近日曾使用網購平台拼多多購物,所以不疑有詐回電。接聽的「假冒速遞員」訛稱拼多多包裹已損毀,並轉介至另一客服申請賠償事項。
受害人被轉介到WhatsApp客服申請賠償事項,並向騙徒提供賠償退款的銀行帳戶資料後,騙徒訛稱「退款失敗」及「銀行帳戶存在異常」,繼續以各種藉口如「解凍戶口」及「協助調查金」,要求受害人多次轉賬。期間,受害人打開拼多多時,顯示多件包裹已通過清關手續並即將派發,才驚覺被騙,最終損失逾30萬港元!
另一名受害人收到同樣的釣魚短訊,但是受害人主動聯絡「假冒理賠客服」,並向騙徒提供賠償退款的信用卡帳戶資料。騙徒以「核對資料」為由,指示受害人開啟WhatsApp視像通話,並按指示向騙徒展示銀行信用卡的正面及背面,信用卡的「使用者姓名」、「號碼」及「安全碼」的資料一覽無遺。過了不久,信用卡銀行致電受害人,表示已中止多單「可疑交易」,受害人才驚覺被騙,最終損失逾百萬港元!
過去兩周,警方共接獲超過60宗釣魚騙案,騙款逾600萬港元。警方提醒大家:
● 切勿隨意回撥來歷不明短訊內的電話號碼
●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身分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披露任何個人或敏感資料
● 利用守網者網站「防騙視伏器」或手機應用程式「防騙視伏App」作風險評估

(圖片來源:Facebook@CyberDefender 守網者)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