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25
《大而美法案》埋下的禍根
FOMO(Fear Of Missing Out,踏空恐懼症)主導了上周的市場情緒,資金棄債入股。美國國會艱難地通過了《大而美法案》,特朗普取得了上任以來最大的立法勝利。美國就業情況遠好過市場預期,交易員打消了近期減息的希望。如此環境下,美債遭遇沽壓,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周間升13點。美股則被FOMO資金搶高,歐亞股市多數不濟。能源和商品市場表現良好,黃金價格上漲,美元指數繼續疲軟。美越貿易談判達成協議,不過大限日前完成多數關稅談判已經變得機會渺茫。
美國6月增加了14.7萬份就業,遠強過市場預計的11萬和筆者的13萬,硬數據強勁、軟數據(信心類指數)疲軟的局面繼續著。失業率回落,主要與勞工參與率下降和抓捕非法勞工有關。在周期尾段出現如此旺盛的勞工數據,讓期貨市場對7月減息的概率預期也從25%驟降到5%。債市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不過這個數據點誇大了就業的強度。6月私人部門就業實際上減少了6萬餘份,只是政府部門增加了7萬多份工作,既有DOGE裁員後的返聘,又有地方政府增加人手。筆者相信政府拉動的就業強勢難以持久,此前發布的ADP數據偏弱、非農數據強勁的背離原因,正是因為ADP不涵蓋政府部門。比較清醒的評估應該是私人企業不再招人,但也沒有大幅裁員,就業市場溫和下滑。
最新就業數據,支持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不降息的決定。聯儲局今年以來停止了下調政策利率,給出的理由是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帶來重大的物價不確定性,需要時間觀察。此決定招致了特朗普的抨擊,甚至人身攻擊,也在決策者內部製造出分裂,特朗普任命的個別理事更將不同意見公開化,令鮑威爾承受巨大的壓力。
鮑威爾在參加歐洲央行年會時罕見地鬆了口風,稱對降息持開放態度,根據數據作決策。鮑威爾以退為進,也未必可以贏得特朗普的支持,但在國會議員和民意面前卻是得分的。筆者認為,除非經濟或市場出現坍塌式惡化,FOMC在9月之前降息的機會不大。以私人部門的請人疲態和消費信心的惡化,9月重啟減息,今年兩次各1碼,明年加速推進利率中性化,仍是筆者的基準判斷。
特朗普以勝利者姿態,在國慶日將《大而美法案》簽署成法律。(AP)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以微弱多數通過了《大而美法案》,將特朗普1.0版的減稅措施永久化,添加了一些選舉期間承諾的減稅措施,並以預算形式夾帶了他的許多治國方略,如邊境管控、重建軍工產業鏈,並取消了死敵拜登在新能源上的補貼。這份稅改法案,對未來20年美國經濟、社會和收入分配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可視之為特朗普的政治遺產。
特朗普以勝利者姿態在國慶日將法案簽署成法律,稱其為給美國的最好生日禮物,並直言不諱說,自己「取得了更大的權利」。這份將在未來10年給美國進一步帶來超過4萬億美元財赤的稅制改革,不僅受到民主黨議員的一致抵制,也遭遇不少共和黨議員的反對。法案一方面大量削減底層人士和殘疾人士的福利,另一方面又將巨額財政赤字永久化。
《大而美法案》通過立法程序,應該說是一個政治奇跡,特朗普顯得很威猛,但改變不了稅改「劫貧濟富」的基本特徵。根據沃頓商學院的一個模型,收入最低的10%人口(年收17萬以下),因此每人每年喪失1000美元的福利,第二低10%人口(17萬至51萬)每人每年損失705美元,最富的10%(年收430萬以上)則因減稅而每人每年平均獲益約389300美元。10年中從中低收入人群中摳出高達1萬億美元的醫療保障福利,省下來的錢填補富人減稅製造出來的財政窟窿。
特朗普駕馭共和黨的能力更強了,但選民在中期選舉中表達自己立場的願望也更強了。在過去兩個月所進行的九個大型民意調查中,反對《大而美法案》的人數均過半數,反對與贊成之差平均高達23個百分點,所以民意對此法案根本不買帳。白宮依仗國會席位優勢和動員能力,霸王硬上弓式地通過法案,滿足了特朗普書寫歷史的自我膨脹,但犧牲了底層人民的利益,包括過去支持他的大量選民。
本世紀以來,共和黨總統橫掃兩院後,曾經有過三次試圖強行改變選民福利。第一次是小布殊私有化社會保障,法案未能通過國會,但共和黨仍輸掉了中期選舉。第二次是特朗普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未能通過國會,但共和黨仍輸掉了中期選舉。現在是第三次,法案通過了國會,且看明年11月中期選舉結果如何。特朗普埋下了進一步民意撕裂、國會黨爭和貧富懸殊的禍根。
本周看點是,美國關稅暫停期即將結束,大多數雙邊談判未能完成,特朗普揚言7月9日加回關稅,究竟這是談判伎倆還是真的?市場如何應對可能的衝擊?乃是本周最大的懸念。除此之外,聯儲局6月會議的紀要、OPEC+討論增加生產和中國6月信貸數據,也要留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