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1/07/2025

2025年香港文憑試狀元新趨勢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慕飛

    李慕飛

    李慕飛,資深政策研究及傳媒工作者,曾近距離觀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與失。

    但凡香港事,無論是與非,事事關心。

    港是港非

    本欄每周一更新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放榜日歷來是社會焦點,而2025年誕生16位狀元,包括1位「終極狀元」、10位「超級狀元」及5位「狀元」,人數打破歷屆紀錄,發展出「狀元盛事」。然而,人們今年焦點往往放在終極狀元如何「牛逼」,反而忽略了一些細節,及其帶出的新趨勢。

 

  第一項新趨勢是頂尖學生已善用AI幫助學習,以提升學習效率,事實證明相當有效。今年有狀元不約而同地將AI納入考試工具,超級狀元濮愷俊接受訪問時指出,會利用AI平台生成精簡筆記,通過AI重組龐雜知識體系;終極狀元王海博表示,會以AI整理學科資料,將經濟科自修難度降低;其他同學則無明言,但筆者估計他們或多或少都會用AI幫助學習。雖然暫時未有具體數據支持,但筆者相信,狀元數量增加與AI學習模式有很大關係,更可以推斷未來會有更多狀元產生,同時更多出自非傳統名校,今年榜眼亦多達33人,未來狀元或達到數十人,也絕不出奇。同時,未來一定會發展出AI的DSE學習模式,學習會變得更容易。

 

今年有狀元以AI生成精簡筆記及整理學科資料,幫助考DSE。(Envato)

 

  另一項新趨勢就是考試內容微調後,男狀元數量上升。自從推出DSE後,傳統男校的成績大不如前,因為男生不擅長通識及中文科。但通識科於2021年改制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文科評核持續優化及重新加入範文,令讀理科的男生更易突圍。教育界解釋,核心科目的優化,釋出時間修讀更多選修科及數學延伸部分,進一步放大數理優勢學生的競爭力。然而,除了狀元級數的考生,據了解,女生的整體表現仍然十分出色,估計不會改變目前女生入大學比男生多的現象。

 

  今年多了狀元選擇醫科以外的學科,相信是因為AI興起,刺激起學生學習與科學有關的科目,不過主流仍以讀醫為主。社會普遍相信,狀元選擇醫科是因為收入好地位高,筆者當然同意,但相信還有第三個原因,就是入讀醫學院已等如進行成功的職業生涯。同樣被視為神科的法律、環球商業等等,畢業就進入職場奮鬥,雖然都有不俗的收入,但能否步步高升還看多方面因素,職場如戰場,不保證成功,甚至會有中年危機,隨時地位職位不保。至於醫生就大大不同,雖然讀得辛苦、工作不輕鬆,但只要循序漸進,即使未能進身管理層,專業地位可保一生,不愁中年失業,筆者相信這是深層次原因。

 

  最後還想閒談一下狀元的稱謂,「狀元」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科舉,今日移植至DSE各科滿分的考生,但除了「超級狀元」及「狀元」外,還多了「終極狀元」的稱號,叫人眼花繚亂。真正「狀元」全國一個,「解元」則全省一個,古詩有云「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旁人折半枝」,意思是狀元不會和人分享。當然,現今用「狀元」的稱號去鼓勵考生,本來無傷大雅,但又超級又終極,則未免令人啞然失笑。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的座右銘:要先照顧自己!爸爸曾經中風、媽媽有腦退化症、哥哥患思覺失調 嘉賓分享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