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2025
放飛米價「修成正果」,日本自民黨痛失參院
石破茂領導的日本自民黨,在周日(2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遭遇了滑鐵盧,與執政盟友公明黨加起來,也未能保住125席過半數票。
石破政府在迎戰今夏參院選舉的過程中,遭遇了兩大挑戰:一是美國單方面發起關稅戰,對日本開出了25%的稅率,對其出口導向經濟,例如汽車業,構成關乎生死存亡的打擊;二是國內物價上漲,尤其是米價失控引發民怨沸騰。
日本首相石破茂(右三)為自民黨參院選舉拉票(美聯社)
關稅問題雖然動搖日本經濟,但卻並不是導致自民黨敗北的關鍵因素,因為它是由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挑起,日本算是「無端受害」的一方。且上台不久的石破政府也算強硬,直至參院選舉一刻亦未向白宮示弱。
自民黨不惜犧牲基層民生
通脹問題,尤其是米價的飛漲,才是真正反映了自民黨為操弄經濟數據,而不惜犧牲基層民生的特性,最終在選民怨聲載道下被唾棄。那麼,米價為何反映了自民黨操弄經濟數據?該黨究竟暗藏了甚麼小算盤?
從時序上看,日本米價上漲的導火線,是2022年初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一方面日本加入對俄制裁,導致能源與化肥入口成本大增;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日本仍沿襲安倍經濟學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了日圓的積弱,令大量依賴能源、生產原料入口的日本農業,及相關加工業和批發零售業成本百上加斤。
然而在此後3年間,自民黨首相歷經岸田文雄至石破茂,遲遲都未有對米價上漲作出反應,似乎這是一個因為存在各種複雜因素而「無解」的問題。米價就這般自由放飛,直至5月底連連突破歷史新高。超市5公斤大米均價此時飆至4285日圓(約230港元),達到了去年同期的兩倍。
小泉進次郎未能扭轉敗局
自民黨大佬們終於開始擔憂,民怨沸騰會打擊參院選情,才慌忙採取措施,要壓抑米價了。哪怕到了這個時候,石破內閣中有些官員仍顯得不緊不慢,例如本來應該負責解決米荒的農產大臣江藤拓,居然公開表示:「我從沒買過米,家裏都是別人送的。」又指「家中的米多得可以拿出去賣」。
江藤拓這副「事不關己」的嘴臉,猶如給捱貴米的民眾火上淋油,導致他匆匆下台謝罪,改換上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二公子——自民黨80後少壯派議員小泉進次郎披掛上陣,接過農相職務,擔起解決米荒的重任。自民黨當時還憧憬,進次郎一旦成功抑壓米價,就可以扭轉參院選舉的劣勢。
大米與日本民生息息相關;圖為當地一家清酒廠。(美聯社)
小泉進次郎接過處理米荒的燙手山芋後,立即向市場投放儲備米,各地超市門口隨即排起千人長龍,甚至通宵等候發售。然而,自民黨大佬們和進次郎最終都失算了。米價雖然回落,但並未能挽回該黨參院選舉的敗局,說明選民這回並不買帳。
說起來也是,日本作為亞洲唯一G7國家,擁有世界一流的農業、貿易和運輸業,在足足3年間,米價非但一直壓不下去,到最後連基本供應都成問題了,怎不令人感到奇哉怪也?小泉進次郎走馬上任後,一個開倉放糧的決定就為米價降了溫,不正說明壓抑米價並非不可為,而是自民黨政府不作為。
「米價」與「加息」瓜田李下
關鍵問題在於,自民黨政府為何不作為?其實,在當局仍由米價放飛之時,日本還同步上演了另一件大事,就是前首相岸田文雄在任內啟動了日本利率的正常化進程。石破茂去年10月上任後,更全盤接過了岸田的金融政策,矢言盡一切努力,為央行加息闖關。
說到這,米價與加息已隱隱約約,有了一層瓜田李下的關係。雖然直指自民黨政府「故意」透過米價來推高通脹,難免有些牽強,但客觀事實就是,米價推高通脹,為日本央行加息提供了理由。根據上周五(18日)公布的官方數據,日本6月食品通脹大增7.2%,米價上漲就是主要的「動力來源」。
再說,米價與加息之間的互動關係藏得再深,也終究會露出尾巴——本月8日,日本央行新任委員小枝淳子率先「打開了天窗」。她在上任後首次接受傳媒採訪時說:「我正在密切關注大米這種主食,對基礎通脹的潛在第二輪影響,大米和食品相關商品的通脹高於預期。」
日本央行認為米價推高國民通脹預期;圖為行長植田和男。(美聯社)
日本民間「自願」接受加息
小枝淳子今年3月才加入日本央行,是支持加息政策的新力軍。她也是首個挑明米價對日本央行政策走向影響的委員——她的算盤不僅僅是當前的CPI通脹數據,而是更具「政治色彩」的通脹預期。
事實證明,小枝淳子是代表央行對外放風。在她發言後一周,日本央行就發布了季度調查報告,指出85%日本家庭預計未來一年物價將上漲。因此,日本央行有意在本月30日至31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上調當前財年的通脹預期,反映出「大米和更廣泛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
報告還特別指出兩點:一是近期通脹數據相當強勁,特別是由於大米價格上漲,推高了其他價格,如外出就餐的價格,通脹速度超出了央行的預期;二是「隨著企業繼續通過漲價來轉嫁原材料成本,曾面對長期通縮的日本民眾,對未來價格走勢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
上述兩點解釋了為何營造「通脹預期」,是件具有政治色彩的工作:當年安倍推出超寬鬆利率政策,是「打劫」國民,尤其是退休人士的銀行存款,但他畫了一幅美圖——只要日企挾現金流擴張海外,日本就有可能再創昭和經濟奇蹟。
安倍經濟下線,自民黨政府重回利率正常化,意味著再創昭和經濟奇蹟的口號破產。而岸田及石破兩位首相,在重推央行加息的時候,均未能像安倍般,為國民畫出一張可供望梅止渴的藍圖。結果,民間的米荒之苦,居然成了推動通脹預期的主要動力。
轉換成較為淺白的說辭就是,無論是首相還是央行行長,現在拿揑的都是民生之苦。隨著米價一天天漲起來,民間終究會長嘆一聲:「我們買你怕,立即加息吧!」
只不過,日本選民也不是傻瓜。當年安倍好歹還肯給國民描述一幅人人有份的美麗新世界,現在自民黨已淪落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隨即就在政治選舉中遭受國民冷臉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的座右銘:要先照顧自己!爸爸曾經中風、媽媽有腦退化症、哥哥患思覺失調 嘉賓分享經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