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25
浪費食物|香港每日棄置3,200公噸食物,25%市民誤解「此日期前最佳」標籤含義!名廚教路:牛奶放冰箱可以保存更久!
香港每日棄置高達3,200公噸食物,當中以家庭廚餘為主。樂餉社最新報告指出,造成此問題原因其實非常簡單:許多人不了解食物日期標籤的真正意思,導致大量仍可食用的食物被丟棄。
由YouGov、香港大學及樂餉社過去一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數以千計家庭因為對「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與「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的誤解,導致相當於213輛雙層巴士重量的食物每天白白被浪費。這不僅加重家庭開支,更對香港的環境與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調查研究揭示了這項重大挑戰的普遍性與嚴重程度,包括以下幾點:
● 每4位消費者中就有1位誤解「此日期前最佳」的含義
● 17%的人會立即丟棄超過「此日期前最佳」期限的食物
● 最常被丟棄的易腐食物為牛奶、蔬菜及水果
● 每4位消費者中就有1位表示米、意大利粉及麵食是最常被丟棄的3大食物種類之一,儘管它們屬於非易腐食品
● 27%的人將罐頭食品列為最常被丟棄的3大食物種類之一
● 32%的人並不完全了解過了「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或「有效日期」期限是代表產品已不適合食用
● 16%的人誤以為過了「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或「有效日期」期限的食物仍可安全食用,這存在健康風險
消費者普遍誤以為所有日期標籤都與食物安全有關,導致大量仍可食用的食物過早被丟棄。事實上,根據香港及全球政府指引,「此日期前最佳」的食物仍可安全食用;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則表示食物已因安全問題而不宜食用。
若更多人了解日期標籤的真正含義,將可減少食物浪費、降低家庭食物開支、讓更多可食用食物惠及慈善機構及有需要家庭,並延長香港已過度擁擠的堆填區壽命。
香港主廚與樂餉社合作,展示可以如何以「此日期前最佳」食物入饌。米芝蓮二星餐廳Tate Dining Room的老闆兼主廚劉韻棋(Vicky Lau)表示:「這些食材仍然安全食用,可以入饌的方式多不勝數。例如牛奶可以雪藏,而乾硬麵包可以製成麵包糠。」當然,牛奶要在未開封及「此日期前最佳」的日期前放入冰箱,才能延長飲用期。
另外,Vicky亦分享了儲存食物的小貼士:
1. 使用密封袋或容器:儲存食物時,使用可重新封口的塑膠袋或密封容器。密封前盡量排出多餘空氣,有助於防止變質和「凍燒」(freezer burn)
2. 真空包裝:如果有真空包裝機,使用它來儲存肉類、魚類和食剩的餸菜。真空包裝能去除空氣,能讓食物保持新鮮更久
3. 包裹綠葉蔬菜:將綠葉蔬菜用紙巾包裹後放入塑膠袋中,這樣可以吸收濕氣,並使其保持更脆的狀態
根據樂施會資料,當香港每日有數千公噸食物被浪費,香港貧窮人口同時持續上升。因此,糾正對食物日期標籤的誤解是一個快速且有效的切入點,從源頭減少食物浪費。
雖然食物在供應鏈各階段皆有機會流失,但家庭浪費所佔比率高達63%。除誤解日期標籤外,丟棄「醜樣」食材、不進食剩菜及過度購買亦是主因。
樂餉社作為全球認證的食物銀行,與超過150間前線慈善機構合作,將優質剩食重新分配予弱勢社群。釐清日期標籤意義,能讓合作夥伴更安心地分發多樣化的捐贈食物。
樂餉社項目總監Edmond Leung表示:「日期標籤誤解導致大量食物浪費,但這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無論收入高低,所有香港人都受影響。只要大家明白『此日期前最佳』與『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的分別,每天就能阻止大量可食用食物被丟棄。這對家庭、慈善機構及地球都有好處。此報告亦成為樂餉社推動公眾教育的基礎,透過提升認知及鼓勵家庭簡單改變,期望大幅減少食物浪費,為環境與社區帶來正面影響。」
樂餉社
網址:https://feedinghk.org/zh-hant/
【說說心理話】疫情封關期間,獨自陪絕症丈夫赴日求醫,24/7貼身照顧,如何處理壓力及情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