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1/05/2025

台幣貶值揭示出的亞洲資產尷尬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美國聯儲局決定按兵不動,印巴爆發軍事衝突,中美啟動貿易談判,美國對胡塞武裝停火。上周地緣政治事件不斷,市場則關注FOMC會議後鮑威爾關於降息前景的鷹派言辭,並修改了對政策利率的展望。受此影響,2年期國債收益率再次升穿4%關口,全球股市中除了美股外大多上漲。美元指數由弱轉強,升回100之上。比特幣強勢反彈,其市值超過亞馬遜市值。原油觸底回升,黃金亦有進帳。

 

  FOMC會議決定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但是在隨後的記者會上,主席鮑威爾揚起了倔強的頭,暗示不急於減息。儘管總統和財政部長不斷向他施加壓力,鮑威爾指出貿易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甚高,而此取決於白宮而非聯儲局。他進一步把球踢給特朗普:「最終這是行政當局的職責,不是我們的。」

 

  在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上,他承認軟數據(商業和消費信心)比較疲弱,但是硬數據(如就業、消費)都還有很好的韌性,言外之意是目前的經濟數據並不足以推動利率政策的改變。市場對鮑威爾言論的評估是偏鷹派,隨即調整了對減息路徑的判斷。利率期貨的最新定價隱含著,交易員預期6至7月首次減息1碼,9至10月第二次減息,12月或明年1月再降1碼。

 

  筆者在本欄的一貫看法是9月會議之前很難見到減息。聯儲局不僅要觀察數據,更要明瞭方向。聯儲局必須看清楚關稅政策以及通脹趨勢,才能決定接下來的利率政策。只要金融市場沒有系統性風險,聯儲局的物價觀察期和市場溝通期加起來就起碼要等到9月。為避免誤判形勢,9月之前聯儲局在言論可能作微調,但在作出政策動作上會十分審慎。

 

  下半年有可能出現這種情形:物價因為關稅戰而上升,經濟卻走入溫和衰退,金融環境又在逐步收緊。過去一年那種「經濟不太冷也不太熱」的舒適環境或許消失,考驗聯儲局的政策權衡和市場溝通能力。筆者認為,哪怕物價輕微上揚,只要就業市場進一步放緩,聯儲局也會在關稅情形清晰後啟動降息,畢竟關稅所帶來的通脹衝擊是暫時性的。以現政府更關注債券利率,不排除聯儲局推出收益率曲線管理來管控資金成本。

 

  今年第三季度,美國有三大政策可能先後塵埃落地:關稅政策、利率政策和稅收政策。財政部長貝森特預計,7月4日左右政府會披露稅制改革,其中包括將特朗普一期的減稅政策永久化,對低收入人群擴大減稅範圍和提高免稅額,對高收入人群調高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加上債務上限預計8月中觸達天花板,接下來的財政故事不會少過關稅和利率故事。

 

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暴漲,惟料不會掀起更大的金融動盪。(Shutterstock)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近期出現了一輪暴漲,並帶動其他亞洲貨幣升值。台灣在過去幾十年積聚下巨大的貿易順差,保險業通過對內發行本幣保單、兌換成美元後投資美債,形成了「本幣負債、美元資產」的資金運作模式。這樣做,一方面維持了台幣匯率的穩定,另一方面得到風險回報比更高的美元資產。看上去這是一個不錯的套利交易,只是操作上留下了本幣匯率和美債利率兩個風險敞口。

 

  當美元走勢強勁的時候,此交易回報豐厚;但是一旦美元突然走弱、美債下跌,則投資遭到雙重打擊。特朗普關稅戰意外地觸發了美元匯率和美國國債的暴跌,使得美元資產的估值和風險評估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未對沖的美元頭寸需要作技術處理。這增加了台灣保險公司所持美元資產的匯兌風險,一家公司採取對沖行動,帶起連鎖反應。

 

  這個風險不僅台灣存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存在。亞洲作為世界加工廠,不少國家對世界尤其是美國,年復一年地積累下龐大的貿易順差,這批美元再以投資的形式回流到美元資產。亞洲金融危機後,各國保險公司將大量儲蓄放入美債美股,享受更低的信用風險、更高的資產增值,以本幣負債投資美元資產蔚然成風。

 

  儘管原理上台幣(及亞洲其他貨幣)升值故事與日圓套利交易平倉相似,筆者認為不太可能掀起更大的金融動盪。保險公司可能有外匯錯配,但是一般不會像對沖基金那麼高槓桿操作,因此去槓桿帶來的放大效應要小很多。只要虧損不至於給保險公司的資本金構成重創,筆者相信不至於發生系統性風險,不至於發生火燒連營現象。

 

  此事對資本市場的長遠影響很大。長期的經常專案順差和資本專案逆差,使得亞洲國家在美國擁有極其龐大的美元資產。特朗普一方面要消滅美國的貿易赤字(即是消滅其他國家的順差/海外美元),另一方面在親手破壞美國的國際信譽。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上咄咄逼人,亞洲資本卻在資本領域悄悄地以腳投票,這不失為「再平衡」的一種方式,但對美元資產價格來說未必是好事。

 

  自從上世紀70年代美元與金本位脫勾,美元就沒有實質性資產錨定,靠貿易赤字派發海外美元和靠軟實力維持著美元信譽。這就帶出兩個問號:亞洲將龐大的外匯儲蓄放在美元資產上,是不是安全的?美元之外又有沒有其他替代交易手段和儲蓄手段?

 

  本周焦點在印巴衝突/停火協議和美國CPI,「解放日」後的4月CPI未必能反映出關稅政策對物價的衝擊,零售商還在用庫存抵抗漲價,不過玩具、鞋子等物價應該開始走高,零售折扣幅度減少。鋼鋁漲價的衝擊會更大,不過機票和金融服務的跌價暫時可以緩衝CPI的上漲壓力。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