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2025
美老大悄然抽身,賴清德好自為之
北京一向把台灣視為核心利益的重中之重,因此歷年中美元首會談,台灣議題必定搬上枱面,並且成為矚目焦點。
然而,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會晤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雙方竟然打破慣例,都未提及台灣。這樣的轉變,是綠營學者認為的「好事」,抑或中美雙方枱面下已達成處理共識?值得觀察。

中美元首會晤未談及台灣,引起島內輿論猜測。(Department of State@x.com圖片)
回顧美國前總統拜登任內,中美元首會晤和通話時,中方必定就台灣問題作出警告。例如2024年4月雙方通話,習近平向拜登重申「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這次會晤的轉變,其實有跡可循,細看美國近半年來輿論和學術界的風向,透露出老美態度正悄悄改變的信息。
近期《時代(TIME)》雜誌網站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金賴爾(Lyle Goldstein)撰寫、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 」的文章,點名批評賴清德的言行刺激大陸,讓台灣成為「最危險的引爆點」,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賴清德。「美國應約束台灣領導人」這觀點,從今年5月起陸續出現在美國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例如《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和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等。
這些文章的共通點,看來都是以美國利益出發,提醒特朗普政府沒有必要為支持台獨而損及自身利益,甚至讓中美爆發戰爭波及本土。

美國學術界近半年陸續出現「特朗普政府應約束台灣領導人」的呼籲
今次不談台灣的其中一個原因,應是中美雙方集中精力處理迫切的經貿衝突,以及特朗普急於向人民交出「成績單」。特朗普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鋪路,提出大陸方面管制芬太尼不力要加稅,給美國輿論設下脅迫中方的假象。其實北京早就大力嚴查芬太尼上游原料出口,這次會面只不過是口頭重申承諾加強管制,讓特朗普又多一項功勞大肆吹噓一番。至於恢復購買美國黃豆,以及將稀土出口管制延後一年,則是北京對美國談判的籌碼,實則不用付出太多,就換取到美國放鬆管制,以及調降關稅。
在中美雙方都把焦點集中在紓緩經貿衝突下,怎麼談都不會有巨大進展的台灣議題,自然選擇帶過,免得破壞會談氣氛,無法達到雙方面子裏子各取所需的結果。
中美元首會談,事前雙方官員必定經過多次磋商,領導人會面只不過是公開確認內容。在這個情況下,難保中美在官員層級會談時,已經就台灣議題形成某些共識,在峰會時便不再提及。
北京近年針對賴清德台獨行徑軟硬兼施,更在台海周邊多次實施軍演,形成隨時能封鎖全島的態勢,應對可能突然發生的重大台獨事件。另一方面,從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及,「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在在顯示北京仍未放棄和平統一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中方向特朗普政府施壓,以某些經貿上的讓步作為籌碼,使美國進一步降低對台獨的支持,甚至作出口頭約束。
島內深綠以及台獨支持者的底氣,在於盲目相信因台獨引發大陸武力攻台時,美國會出兵介入。因而到大選時,只要美國老大哥表態不支持綠營候選人,不但會讓深綠選票鬆動,更左右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
台灣歷次大選,候選人都會前往美國「面試」,不獲認同者幾乎可以確定落選。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2011年9月,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美,雖然在拜會美國國會、副國務卿、國防部等行程,都得到高規格接待,但美方對她提出「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主張,感到空洞模糊,認為不足以作為「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
在「面試」後,當時的奧巴馬政府高層暗放冷箭,向英國《金融時報》「放料」,表示「蔡英文如果當選『總統』,可能升高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形同對蔡英文訪美言論的否定。而在投票前,美國在台協會前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訪台接受專訪,表示「如果馬英九連任,會讓北京和華盛頓大大鬆一口氣,這代表一個相對繁榮,且具有建設性的狀態可以持續」,擺明在選前對蔡英文作出最後一擊,果真讓她在大選中落敗。
從近期島內民調發現,賴清德種種倒行逆施,只顧推動台獨和對在野黨發動鬥爭的做法,未獲民眾支持,聲望更跌至上任以來新低,2028大選要爭取連任並不輕鬆。蔡英文前車之鑑,或許能讓他得到一些啟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您是否也對日本的熊出沒情況感到擔憂?立即投票,讓我們知道您的想法。► 立即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