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0/10/2025

下一屆立法會的大預測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慕飛

    李慕飛

    李慕飛,資深政策研究及傳媒工作者,曾近距離觀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與失。

    但凡香港事,無論是與非,事事關心。

    港是港非

    本欄每周一更新

  今屆立法會臨別之際,傳出多位議員棄選之消息,規模之大令一眾政界人士大跌眼鏡。事實上,歷屆議會換班之時,各大政治板塊及政黨皆會部署換人或新調配,實際換班規模不會比今次小,本屬常態,不過作為選舉工程,相關安排通常會低調進行,直至最後時刻才對外公布,以免影響政局穩定。今次卻不然,消息滿天飛,弄致議會上下人心惶惶,反映出內部協調可能出現問題。傳聞有關方面邀請元老級的譚耀宗出面,負責協調、安撫大局,未知是否因為如此,近日事件亦漸漸穩定下來。

 

  從目前形勢觀察,筆者預測下一屆立法會將呈現幾大趨勢。首先,新一屆議會預計將更加「內捲化」。過去本港立法會曾實施政策發言人或負責人制度,由黨內或聯盟內對相關政策有專長的議員代表參與法案審議及事務討論,此舉既能發揮專業分工的優勢,外國議會運作亦莫不如是。然而,隨著政治環境的演變,這種聯盟模式可能逐漸被淡化,轉而強調議員的個人表現。在缺乏明確政黨主導的框架下,議員為了爭取曝光與認可,難免會搶工作、搶表現,甚至出現資源競爭加劇的現象。這種內捲化雖可能激發議員的積極性,但也可能導致議事效率分散。

 

  其次,新一屆議會將進一步淡化政黨的影響力。隨著各大政黨的重量級人物紛紛棄選,政黨作為集體行動平台的功能可能減弱。未來議員或傾向加入鬆散的政治聯盟,甚至以個別身份議政論政。這種轉變雖有助於打破傳統政治壁壘,促進跨黨派合作,但同時也可能削弱議會的組織性與穩定性。議員之間既合作又競爭,各自為政的現象或會增加,而政治明星的崛起空間則相應縮小。

 

  在新一屆立法會,政黨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淡化。(Shutterstock)

 

  第三,新一屆議會將調整與政府的合作關係,議會未來亦將成為政治官員的培訓基地。今屆政府委任各黨派代表加入行政會議,意在讓黨派直接參與決策,成為特首的內閣,並爭取黨派在立法會內支持特首施政。然而,隨著多位身兼行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不連任,此種行政立法合作模式或面臨挑戰。新一屆議會可能需要探索新的協作機制,例如加強議員在政策制訂前期的參與,包括評估民意走向、收集政策建議,並增加行政立法的實務工作會議。此舉不僅能提升政策的民意基礎,亦有助於在立法會內培養及挑選政治官員,為未來管治團隊注入新血。近日傳出體壇名將江旻憓有意參選,筆者相信,以她的個人經歷及學術成績,在議會練歷一下,將來有能力加入政府,為文體政策作出貢獻。

 

  最後,由於資深議員紛紛棄選,為穩定議會大局,確保議事工作運作順暢,筆者預料將由具豐富立法會管治經驗的李慧琼擔任主席,以其威望與經驗維持議事秩序。此外,陳振英及陳克勤等資深議員或會出任內會主席或「班長」等要職,負責協調內部事務,協助推動議會運作。當然,筆者並無收到任何消息,這只是大膽估計,實際情況還待事態發展。

 

  總的來說,下一屆立法會將面臨結構性轉變,這些變化既帶來挑戰,亦蘊含機遇,關鍵在於各方能否在變局中找尋新的平衡點,推動議會走向更專業、高效與包容的未來,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粵車南下」最快11月實施,邵家輝冀當局根據路面承載力逐步放寬名額,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