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8日專訊》高盛近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製造業實力的提升以及持續的地緣
政治變遷,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新機會。然而,該行同時警告,這一進程仍面臨諸多挑戰,包
括穩定幣等新技術和金融創新對政策制定者帶來考驗。
報告顯示,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已逾15年,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比例仍然
偏低,多項指標指出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量不到英鎊的一半,遠低於美元,這與中國在全球經濟和
貿易中的地位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報告認為,持續的地緣政治變化可能有助於未來幾年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報告指出
,人民幣國際化雖在部分方面符合歷史常態(如先從貿易結算與開票起步),但未來將在兩個方
面與其他貨幣有所不同:首先,中國政府可能大幅擴展並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CNH),同時
基本保持境內市場(CNY)的完整性;其次,鑑於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外國直接投資
(FDI)在中國的作用可能會大於證券投資。
*中方欲加強管控,外國企業與投資者冀更開放、透明及可預測*
高盛認為,中國製造業實力的提升及地緣政治變化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機遇,但同時也存
在重大挑戰。其中一項長期挑戰是中國政策制定者希望加強管控,而外國企業與投資者則偏好更
開放、透明及可預測的市場環境;此外,穩定幣等金融創新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的挑戰。
報告稱,穩定幣促成的跨國交易可以繞過SWIFT資訊系統,中國政府可能歡迎這項功能
,因為它正努力減少對現有國際支付體系的依賴,但穩定幣交易也引發問題,就是監管機構是否
可以追蹤進行交易的個人,以及商業銀行是否面臨金融脫媒的風險。同時,美國通過的「
GENIUS法案」或將增加全球美元計價穩定幣的使用。
*推離岸人幣計價穩定幣或能替代美元計價穩定幣,助出口商交易*
報告亦提及,儘管中國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試點的先驅之一,但中國人民銀行的數
字人民幣(eCNY)尚未廣泛採用。高盛指出,已有證據顯示中國出口商正在使用美元計價穩
定幣進行跨境交易,這加劇了中國政策制定者尋求替代策略的迫切性,離岸人民幣計價穩定幣或
許是潛在解決方案之一。(sl)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