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普遍認為結構性產品能夠提升資本效益,當中關鍵在於槓桿效應。要了解其運作,可先由對沖值(delta)與槓桿比率(gearing)學起。
*拆解對沖值與槓桿比率*
對沖值是衡量結構性產品對掛勾資產價格變動敏感度的指標,反映掛勾資產每變動1元時,產品價格的變動幅度。運用對沖值估算每個權證的價格變動時,需根據換股比率(entitlement ratio)調整價格變幅 - 若一個認購權證的換股比率為1(即一個權證代表一股),而對沖值為0.5,則相關股票上升1元,該權證的價格理論上會上升0.5元。若換股比率為10(即10個權證代表一股),則每個權證的理論價格變動為0.5除以10,即0.05元。
另外,對沖值亦可用作估算產品到期時是否處於價內的機會率,即是否仍有價值。例如對沖值為0.7,表示產品在到期時約有七成機會處於價內。
槓桿比率衡量槓桿效應,其計算方法為將相關資產的價格,除以結構性產品的價格,例如若一隻股票現價為100元,而其相關權證價格為10元,則槓桿比率為10倍(假設該權證代表一股),這代表投資者能夠以十分之一的資金,捕捉相關股票的走勢。不過,槓桿比率僅反映相關資產價格與權證價格之間的倍數關係,若要預測資產價格變動時,產品價格的變化幅度,則可參考「有效槓桿」(effective gearing)。
有效槓桿反映結構性產品價格預期變動百分比,即掛勾資產價格變動1%時,產品價格理論上變動的百分比,其計算方法為將槓桿比率乘以對沖值。例如一個權證的槓桿比率為10倍,而對沖值為0.8,則有效槓桿為8倍。若相關股票上升1%,該權證價格預期上升約8%。
*平衡機遇與風險*
槓桿效應可以放大回報,但同時亦會擴大虧損。不過,若投資的是具有止損機制的結構性產品,最大損失只限於初始投入的金額及費用。由於相關資產的細微波動可能令產品價格出現更大幅度的變化,因此槓桿比率愈高,風險亦相對增加。
如上所述,結構性產品的其中一個優勢,是潛在虧損只限於初始投資及相關交易成本(如佣金)。與孖展的交易不同,投資者無須在市況不利時補倉,亦不會面對追加保證金(margin call)的壓力。此外,香港的結構性產品獲豁免印花稅,進一步降低入場門檻,令投資更靈活。結構性產品結合資本效率、透明度及流動性,為投資者提供構建多元投資組合的實用工具。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香港交易所網站:https://www.hkex.com.hk/sp_c《香港交易所證券產品發展主管 羅博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