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捲 | FOCUS | 貿戰黃金窗口期,反內捲意在「三增值」
25/07/2025
當新能源車、外賣等行業巨頭,自恃財大氣粗以本傷人,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美團、阿里7月5日的「零元購」大戰更成最後一根稻草。俗稱「反內捲」的供給側改革2.0鋪天蓋地而來,既因PPI、工業利潤、過剩產能-債務上升等警鐘長鳴,更有借中美關稅戰階段性緩和,推動要素、薪酬、資產「三增值」。
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齊修
「7.5」外賣大戰,美團(03690)、淘寶1.2億、8000萬訂單的歷史佳績,近日遭美團外賣業懇談會戳破虛假繁榮,「被迫加入價格戰」、「補貼停止後收入銳減」、「生存堪憂」才是商家真實的心聲。
繼月初中央財經委會議強調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後,已實施27年的《價格法》擬進行修正。(AP)
鬥低價、鬥補貼的內捲風向加速逆轉,繼月初中央財經委會議強調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後,已實施27年的《價格法》擬進行修正。包括界定「低價傾銷」的兩大核心要素--手段(低於成本)和目的(排擠對手或獨佔市場);將低價傾銷適用範圍從商品擴展至服務;新增禁止利用數據和算法從事不正當價格行為等。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已通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明確禁止强制平台內經營者低於成本價行為,確立平台對公平競爭秩序的主動管理責任等,亦將於10月15日正式施行。
首輪供給側改革,PPI次年轉正
中央推進修法,鋼鐵、光伏、玻璃、汽車等行業協會提倡自律,就連生豬產業也部署壓降產能……反內捲聲勢日盛,何解?
中央推進修法,鋼鐵、光伏、玻璃、汽車等行業協會提倡自律。(AP)
最直接的原因,當屬6月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刷新2023年8月以來最大降幅(-3.6%),且錄連續33個月負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5月升勢斷纜,按年驟跌9.1%。而上一次供給側改革於2015年12月啟幕前,PPI已持續45個月告負(從2012年3月起)。
隨著「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迅速落地,終於令PPI在 2016年9月由負轉正。那麼,這一次又如何?
產能退出難度增,冀長效機制
而更大的背景則是中美關稅戰階段性緩和,相比上一次的行政主導集中整治落後產能,今次重點從「價格」轉向「價值」,以形成良性競爭生態,增強未來抗風險能力。
通過反内捲,目標之一為推動從業者薪資福利改善。(AP)
不過,最新改革的考驗在於,今次超過70%的PPI通縮來自非大宗商品類產品,難以一刀切減產。而以新能源車為例,幾乎每間公司背後都有地方政府有形之手支持,且頭頂綠色、低碳光環,難以硬性要求退出。其次,眼下的「低價無序」競爭多以中下游民企主導,新建產能背後有直接負債及承載大量就業,如何協調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也正因如此,中央今次借中美關稅戰階段性緩和之機,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官媒喉舌連環出招,務求走出通縮,推動要素、薪酬、資產「增值」。此長效機制需時多久顯效?至少股市先升為敬。
撰文:金子安
【你點睇?】特朗普警告若金磚國家對美構成威脅,將很快讓其瓦解。你認為金磚國家面對打壓會否更團結?►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