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 FOCUS | 對美四連黑VS總出口韌性,三故事藏破局關鍵
07/08/2025
海關總署周四(7日)揭盅7月外貿數據,關稅戰亂雲飛渡之下,總體出口大顯韌性,以美元計按年增速7.2%(預期:5.4%)。從主要出口目的地和產品看,至少有三大故事耐人尋味。
中越美顯緊密三角關係
7月出口大勝預期,惟對美國出口連續4個月負增長,由此引出第一個故事。首7月看,中國對三大貿易夥伴東盟、歐盟、美國出口分別增13.5%、增7%、跌12.6%。簡而言之,東盟市場正正是中國出口「天塌不下來」的最大支柱。
關稅戰亂雲飛渡之下,中國總體出口大顯韌性,以美元計按年增速7.2%,勝預期。(AP)
再深究,同期中國對越南出口增22.6%,為其最大進口來源地;越南對美國出口增27.8%,視其為最大出口目的地。而加工工業品佔越南出口近九成份額,其境內的三星、耐克等製造商的電子元件/原料的主要供應商直指中國,換言之,儘管侵侵高舉40%的「轉運」稅,此三角關係足以成為抵銷中國對美直接出口下跌的「緩衝墊」。
稀土縮水顯立場轉硬?
第二個故事是稀土,繼6月出口數量按年飆升60%至7742.2噸後,7月按月縮水23%至5994.3噸。此似乎跟美國軍方關於中國控制關鍵礦產供應的抱怨近日升溫不謀而合,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周一(4日)最新稱,中美關於稀土自由流動的談判「完成一半」,顯然推翻了特朗普6月「跟中國已達成協議……所有磁鐵及必要稀土將獲中國供應」的說法。
稀土出口繼6月按年飆升60%至7742.2噸後,7月按月縮水23%至5994.3噸。(AP)
聯想中國官方近日高度關注英偉達晶片的「嚴重安全問題」,是否暗示北京因應政治局會議所強調的「贏得戰略主動」,在一度緩和的「稀土換晶片」交易中再轉強硬?
高科技產品出口續發力
至於第三個故事,則是高端機床、集成電路、低碳「新三樣」等高科技產品出口持續發力,首7月金額分別增23.4%、20.5%、14.9%。美國官方數據更顯示,6月中國對美出口先進技術產品(如生物科技、電子、先進材料、核技術),首次超過自美國進口,實現貿易順差13億美元。
高端機床、集成電路、低碳「新三樣」等高科技產品出口持續發力。(AP)
三大故事再次印證了中國政策重心已從緊急應對關稅衝擊,回歸長遠發展路徑,包括鞏固供應鏈優勢、強化資源話語權、支持高科技攻關等,最終將侵侵的關稅訛詐變為自身發展定力,「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撰文:金子安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