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 | FOCUS | 十五五錨定「實」字,「歷史主動」揭博弈之道
24/10/2025
「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四五即將收官,中國於十五五(2026至2030年)有何關鍵部署?若以一字曰之,無論是高質量發展,還是科技自主自強,無論是投資於人,還是區域協調發展,都指向「實」,即實體、實幹、實效。背後核心邏輯,是十二五(2011至2015年)以來的「戰略機遇期」,正式轉向「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欲在鬥爭中發揮「歷史主動精神」,必拼實力。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為期4天的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周四(23日)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並公布會議公報,被視作十五五藍圖的提綱挈領式指引。

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公布會議公報,被視作十五五藍圖的提綱挈領式指引。(美聯社)
據中共中央周五(24日)發布會解讀,《建議》明確把「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有何玄機?不妨看看周二(21日)《人民日報》、《紐約時報》的兩篇文章。
前者引述最高層稱,「一個國家一定要作出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一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後者則以「貿易戰的另一張王牌?」為題,指對全球關鍵物資供應的控制權之外,北京還擁有蓬勃發展的工廠。
新興及未來產業獲點名
中國製造業規模已連續15年全球第一,未來5年,勢要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太、低空經濟),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慧、第六代行動通信),重點領域(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階儀器)攻關決定性突破,加速興建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首次提出)、交通強國、網絡強國。

加速興建航天強國,獲首次寫入五年規劃建議。(AP)
此外,對於備受關注的如何擴大內需,發布會解讀指,要把握好「拓展增量、提升效益、暢通循環」三個關鍵,分別指向:一,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二,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三,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主動作為取代被動應對
無論是科技自立賦能實體經濟,還是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歸根到底,都是基於未來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重大考驗的判斷,以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政策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四中全會會議公報提及,「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換言之即是主動作為,而非被動應對。聯想北京近日就稀土長臂管轄、對美船隻徵收特別港務費、調查英偉達及博通等頻頻出招,正正是把握戰略主動。

中美下周的元首會晤,特朗普關注的「土豆泥」三大議題會否取得重大突破?
從此角度看中美下周的元首會晤,特朗普關注的「土豆泥(稀土、大豆、芬太尼)」三大議題會否取得重大突破?基於「歷史主動精神」的立場,北京勢寸步不讓、除非交換。
撰文:金子安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