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多變增解說 整合資訊須實用
16/02/2022
本港新冠疫情愈趨嚴峻,檢測、檢疫、治療情況,及相應政策時刻改變,港府的資訊發布亦愈見混亂。特首早前因應中央政府提供援助,指派5個局長分別主責統籌,未來宜定期跨部門解答問題、分享進度,補足已見捉襟見肘的每日疫情記者會。當局也要盡速更新「同心抗疫」網站,整合散亂資料,以求凸出最重要的信息。
特首周二答題 局長後補細節
本地連續幾天出現數以千計初步確診,惟翌日最終確診數字俱未能完全反映,令人滿腹疑惑多時。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解釋,問題出於衞生署化驗所已達上限,25%樣本無法一天內完成覆檢,已協調未來不用再加核實醫管局的樣本結果。
只是,昨天啟用的火眼實驗室可如何紓緩確診滯後的樽頸,是否可考慮也豁免私人化驗所覆檢,以加快進度等連串政策執行問題,卻已非衞生防護中心,又或醫管局層面所能解答,也揭示現有午後疫情記者會掣肘趨增。
特首林鄭月娥現時每逢周二上午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昨天透露將有3,000個公屋單位可用作隔離,另將尋求1萬個酒店單位,已採購1億套快速檢測包,研究水路運送內地物資,俱關乎5大須與內地對接的範疇,負責提升檢疫能力的發展局局長、主理供港生活必需品的運房局局長等,或相關高級官員,其實正好聯袂講解最新進展,分輕防護中心和醫管局的重擔。
醫管局今起設立7間新冠指定診所,讓徵狀輕微的患者求醫。以各傳媒推算現有逾1萬名染疫人士未送院來看,指定診所未開業,已幾可肯定每天約1,000個名額會供不應求,的士接送的防感染安排未盡清晰,食衞局和運房局卻有需要解答,何不直接視像問診、送藥上門?
本港的防疫政策,受第五波疫情重大衝擊,多方面出現缺口。惟目前「同心抗疫」網站資訊紛陳,無分新舊或輕重,用色眼花繚亂,顯然有份促成早前各方以為進入商場已須掃安心出行的誤解。相反,以英國為例,官方新冠網站頂端已簡潔列出全國最新防疫政策和建議,緊接可選看英格蘭、威爾士等各自何時推出了甚麼新策,一目了然。
新加坡政府網站開宗名義設問,倘若檢測陽性,又或有曝露風險該怎辦,公眾按情況點選「我不舒服」、「我感覺良好或病徵輕微」等,即會轉移到合適官方指引,釐清個人即時對策、詳盡預期步驟,以及常見的問題。
抗疫網欠重點 未涵蓋新資訊
醫管局昨日為本港一眾等候入院的患者設立了熱綫,惟整個同心抗疫,甚至其他政府網站俱未有列出。網站上的「居安(家)抗疫」、衞生防護中心或民政事務總署的熱綫,是否可以幫到染疫者,不僅市民,甚至傳媒都未必能說出一個所以然。
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指出,港府有需要重點分析年齡性別、臨床表徵、治療詳情,而這些數據,新加坡網站早已一一清楚列出,包括過去28天99.7%患者屬輕症或無徵狀。港人倘能手握相類資訊,主責高官又能盡述最新路向,面對Omicron遍地開花的普羅大眾,也許不會那麼惶恐。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