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解西九財困,新消費場景開源
05/09/2025
西九文化區訪客上年度雖增長26%,但基本收入不升反跌,令財赤擴大至7.69億元,按年大增33%。這反映現時的營運方式遇到瓶頸,困境難以解決,短期未能出售住宅,西九須闢新消費場景,化人氣為財氣以紓困。
當局解釋,雖然2024/25年度訪客人次及活動數目持續上升,但受制於環球政經局勢不穩、市民和旅客消費習慣改變,導致基本收入由前年10.61億元減少至8.71億元,跌幅18%,而籌款收入由2.41億元跌至1.67億元,跌幅30%。
西九董事局副主席陳智思強調,全球文化設施都不會賺錢,問題是由誰補貼。美國靠大型私人基金資助,歐洲靠政府補貼,香港則是靠地產收入補貼,只是適逢時勢不就,商業收入未到位,才會出現現金流問題。
西九在對上兩個年度財赤狀況有所改善,受惠通關復常,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博物館成為新旅遊景點,吸引大批旅客前來打卡,在人流帶動下令門票收入急增,也讓財赤連續兩年減少。然而情況不似預期,入場人數雖持續上升,但市民和旅客消費習慣改變,只著眼打卡而不願在館內消費,出現旺丁不旺財現象。
開發文創產品,沉浸體驗吸客
政府去年允許西九出售住宅項目,緩解西九多年來的財困,但土地改劃需時,又適逢樓價下跌,此時賣地恐難賣個好價錢。賣地始終是遠水,現時西九財赤再擴大,令其在賣地落實前這段過渡期更捉襟見肘,西九當務之急除了繼續節流外,還有必要以創新思維突破現有營運模式來開源。
因應人流升收入降,西九應想方設法開闢新消費場景,給予訪客新體驗,願掏腰包消費。以北京故宮為例,與時並進成了文化創意中心,推出一些與歷史人物或文物的Q版產品,並在淘寶上線,2012年文創收入僅1.5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大增至15億元人民幣。西九應參考北京故宮的經驗,思索如何和商家推出一些沉浸式消費場景,讓訪客願意花錢體驗和買紀念品。
同時,西九有M+和香港故宮館等地標場地,可與時尚品牌合作舉辦聯乘活動,例如跟國際奢侈品牌合辦時裝展,分享收益,不僅可帶來額外收入,還可提升西九的商業吸引力。外國有成功例子,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每年5月舉行慈善晚宴,將各大名牌合乎當年核心主題的服裝展出,今年籌得破紀錄3,100萬美元。
西九和全球33間頂尖文化藝術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若能安排一些市民和旅客感興趣的展品來港展出,並輔以互動或沉浸式遊戲,既可促進東西文化交流,也提高市民對中西藝術文化的欣賞。
西九應與政府多交流溝通,當國際金融經濟會議在本港舉行時,盡量配合安排一些文化藝術展覽同期展出,冀能吸引高端消費的長途客到西九參觀和消費。
加強藝團合作,打造文化品牌
此外,西九應致力打造更多類似《大狀王》、貝聿銘展覽的港產文化品牌(IP)。西九首個委約並與香港話劇團聯合主辦及製作的粵語音樂劇《大狀王》自2022年首演後大獲好評,今年6至7月間首次在上海和北京巡演共23場,成功開拓香港以外觀眾,通過巡演賺取授權費和票房分成,令西九作為品牌本身就是一個收入來源。
香港有很多藝術團體,西九加強與這些藝團合作,滙匯音樂創意人才,創作新音樂劇,為香港培育表演藝術人才,亦有機會帶動西九IP產業文化發展,並為西九創收。
既然現有營運方式所帶來邊緣收益下降,西九應與時並進,敢於創新求變,才有望開闢新收入引擎,緩解財困。
【你點睇?】普京期望上合組織能形成歐亞不可分割的安全架構。你認為上合是否有實力擔任更重要的全球安全角色?►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