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開局爭先機,統籌破立促轉型
10/11/2025
《施政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河套區香港園區有望下月開始營運,是為香港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特區中的特區」先行先試的示範作用,將產生全局影響。
隨著園區多座大樓陸續落成,項目將進入第一期的其餘用地開發的轉型深水區。港府更須彰顯前瞻視野和統籌能力,加強頂層設計與協調監督,以機制創新突破舊有局限、兼顧多方利益地促進香港加快轉型。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蔡傑銘表示,河套區香港園區第一期首3座大樓招租理想,已租予40多家企業,涵蓋生命健康、微電子、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產業,12月中正式營運,期望年底出租率達9成,第一期另外5座大樓會於2027年完工。
做好優惠配套,加快園區開發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轉型的標誌性戰略規劃,而河套區香港園區作為北都當中走得最前的地區,是北都發展以至融合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對全局發展具牽頭突破、開路引領的重要作用。加快發展河套區,是香港轉型當下的重中之重。
而相比政府興建大樓招租,河套園區第一期其餘用地的開發更受社會各方關注。這將是香港發展模式從主要依賴地產開發,邁向科技創新和多元產業的標誌。港府希望吸引龍頭企業,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利用這些地塊,由企業決定興建甚麼設施,這就需要港府首先做好政策優惠、基建配套等工作。
與此同時,河套合作區要發揮最大優勢,就必須促進科研人員、數據、生物樣本、資金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港深兩地需要找到突破創新的模式,制定一系列便利措施。這同樣非常講求跨部門的溝通與協調,讓各決策局目標與步伐一致。
無論是河套、北都的建設,或整個香港的轉型,都是長期的系統性工程。要推動步伐加快,主事者需要具備前瞻視野,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和機遇;系統思維,理解達到最終目標之前需要克服甚麼障礙、做好哪些工作;統籌手腕,熟悉政務和官場運作,能夠打破部門之間行政藩籬,有效協同和調配資源,將藍圖轉化為具體行動並落實到位。
在這方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角色顯然值得港府參考借鏡。發改委作為國務院轄下的「超級部委」,有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提出發展總體目標和重大任務、監測預警宏觀趨勢、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改革等多項關鍵職能。
持續內部改革,強化高層協調
香港要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就需要強化頂層設計與戰略引導。港府應考慮設立高層次、常規化專責統籌機構,賦予其超越個別政策局的協調和審議權力,對河套、北都等項目實施全周期管理,制定更詳盡的整體發展藍圖,明確各階段目標、時間表、責任部門和考核指標,同時圍繞未來產業針對性地配置資源、引進人才和制定配套政策。
處理轉型期的複雜問題,港府內部需要更深度的整合與協作。從確保土地供應、基建投資、財政預算與規劃進度匹配,到數據跨境流動、科研資金過境、人才引進便利等,都必須以系統性的視野、統籌和執行來集中力量辦大事,擺脫舊有零散和部門化的行政模式。
【你點睇?】您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未來有何看法?立即投票分享您的觀點!►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