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時代】文翠珊拜相之路(一):英國新鐵娘子的誕生
08/08/2016
在當今國際政壇中,女人能撐起半邊天,默克爾、蔡英文、朴槿惠、昂山素姬成功當上元首,打破政界由男人當道的傳統。正當希拉里默默努力地爭取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之際,英國唐寧街10號相隔26年亦終於迎接第2位女首相。

英國新首相文翠珊盛傳比戴卓爾夫人更強悍,但其穩重實幹的作風,為她贏得黨內支持。 (AFP圖片)
英國新首相文翠珊盛傳比戴卓爾夫人更強悍、更難應付,但其穩重實幹的作風,為她贏得黨內支持,更被視為英國公投脫歐後能夠統一民心、阻止國家分裂的救命稻草。
文翠珊從來都不是政治明星,為人低調,不像外相約翰遜善於與草根階層打交道,亦不像前首相卡梅倫能言善辯。文翠珊遠離民眾,為人少說話多做事,擔任出名「三剎位」的內政大臣6年來仍然從容不逼,作風強悍,與她共事過的同僚形容與她工作猶如「在泥濘中行走」,但亦不得不承認「她是一個好的領導,會不顧一切地帶領保守黨前進」。
從牧師家庭出身,行事風格細密嚴謹
文翠珊出生於英國典型家庭,是家中的獨生女,父親是位牧師,從小被灌輸要規行矩步;而她的母親是位活躍的保守黨員,小時候文翠珊總會於選舉期間幫忙裝信封,可能她自幼被父親耳濡目染,奠下日後投身社區工作的基礎。
當文翠珊13歲時,她的父親接掌惠特利南部牛津郡教區,文翠珊亦在村裡的文法學校接受教育,即使她後來在牛津大學地理系畢業,仍保持一貫謙恭樸實,展現出牧師家庭應有的教養。她的大學朋友稱:「文翠珊雖然比任何人都更加雄心勃勃,但事實是她沒有那種可以輕易打動人的個性。她沒有派系,不會玩弄權術,但她的拿手好戲是將所有事情做得妥妥當當。」
由低做起,無懼得罪保守黨中老大哥
然而文翠珊進入唐寧街10號之路亦非像卡梅倫般順風順水,她於1986年在倫敦默頓區杜恩斯福德擔任議員,但其後兩次競選下議院席位皆鍛羽而歸。最終於1997年進才入英國下議院,成為梅登黑德的國會議員。隨後她的政途可謂較為平坦,於1999年她成功進入影子內閣,自2002年至2003年期間,文翠珊更成為保守黨首位女主席,但真正令她平地一聲雷時於一次黨會議上。
2002年10月7日的保守黨會議,文翠珊在會上質問黨友,「你知道選民是怎樣看保守黨嗎?」她直斥,「保守黨令人作嘔(nasty)、無情兼離地。過去兩次選舉,我們一成不變、死不悔改,最終令保守黨在選舉中大敗。」
極度難纏的女人,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文翠珊的敢言、不顧一切的態度,令她開始擺脫花瓶的枷鎖,而她出名「難纏」的性格亦逐漸在政圈流傳。文翠珊素來喜歡每事尋根究底,一名長期與她共事的同僚稱:「文翠珊絕不容許任何人違抗命令,若你嘗試不按照指令做事,你只會將自己推入絕路。」
2011年,她的安全部長Pauline Neville-Jones上任一年後便隨即下台,2014年她不滿下屬Norman Baker的一份藥物政策報告或有違她的反自由主義主張,在拉鋸數個月後Baker黯然請辭。Nick Herbert出任司法大臣兩年後便辭職,其後接任人Jeremy Browne亦被文翠珊逼走。
文翠珊的鐵腕手段令人生畏,前司法大臣高文浩、前任財相歐思邦、約翰遜及卡梅倫亦深知文翠珊是位強硬派,有內部人士曾稱:「即使卡梅倫當上首相後,一直害怕與文翠珊正面衝突,多年來都盡可能嘗試滿足她的要求。」而每一次的部長級會議更令各人心驚膽戰,有與會者曾私下表示,「每次開會都感到強烈的恐懼,當你令到她不高興時,她很有可能會向你發出警告信,更會將要表達的重點用底線特別注明,試圖將你羞辱。」
奮鬥廿載,站上大不列顛王國之巔
文翠珊是英國逾60年來任職時間最長的內政大臣,期間嚴厲地處理過2011年倫敦暴動,令人印象深刻;對移民立場強硬,不惜收緊非歐盟學生簽證,與當時財首歐斯邦處處對著幹;極力倡議大刀闊斧改革警察制度,無視警察聯合會對她的冷嘲熱諷,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警察要面對現實。
文翠珊要在男性主導的環境中競爭上位實在殊不容易,她的20年的議員生涯中「對內強硬,對外更強硬」,不少評論人起初以為文翠珊能夠進入內閣只是保守黨做做樣子,避免外界批評內閣男女比例失衡。但事實一次又一次證明,文翠珊在擔任內政大臣期間的確巾幗不讓鬚眉。10年前或許有人嘲笑她要成為第二位英國女首相簡直是天荒夜談,但到今日能夠笑到最後的依然是文翠珊。(本欄逢周一刊出)
文:吳芷晴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