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渣打2025年報告顯示,中國內地仍是全球62%企業重整供應鏈首選地,逾六成企業預期運營成本將上升5%-14%,53%企業將新興技術列為貿易關鍵推動力。
事實要點:
▷ 62%企業預計運營成本上升5%-14%(主因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
▷ 53%企業將新興技術列為全球貿易關鍵推動力
▷ 39%企業已採用供應鏈金融管理平台,51%計劃加速應用
▷ 調查涵蓋17國1200位企業領袖(含中港、東盟、中東、英美)
▷ 中國供應鏈轉型:勞動密集製造升級至高增值生產程序
渣打集團(02888)最新發布題為《未來貿易:韌性》的報告顯 示,中國內地仍然是全球企業重整供應鏈的首選市場之一,中國內地產業並正沿全球供應鏈向上升級,由勞動密集型製造轉型至更高增值的生產程序。
報告提及,在全球貿易的關鍵推動力方面,關稅固然備受關注,但新興技術與全球經濟增長同樣至關重要,分別有53%的企業將其列為塑造未來全球貿易的重要推動力。在成本上升推動策略調整方面,近期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因素顯著推高企業運營成本,超過六成企業預計成本將上升5%至14%。因此,超過半數企業計劃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以作應對,包括重整環球供應鏈、調整財資管理策略,以及加快數字化轉型。
報告續指,在供應鏈金融管理平台加速普及方面,近四成受訪企業已採用供應鏈金融管理平台,超過一半計劃在近期加快應用,以優化現金流管理。受訪企業強調,與具備跨境網絡、能夠幫助其連接供應商,以及推動供應鏈跨境轉移的銀行合作至為重要。
渣打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全球聯席主管兼東盟及南亞區行政總裁高恕年(Sunil Kaushal)表示,該行看到客戶對於重塑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生態的需求持續增長,同時也加快採用智能製造與人工智能以提升效率和抵消成本上升的壓力。儘管貿易碎片化(fragmentation)在短期內可能拖累全球增長,但新興經濟體的蓬勃發展,以及創新技術的進步,使複雜的全球貿易前景仍然充滿機遇。
此報告訪問了全球17個市場共1200位企業領袖,涵蓋香港、中國內地、東盟、中東以及英美等地,調查他們對未來三至五年全球貿易趨勢的展望及企業策略的重點。
《經濟通通訊社24日專訊》
【你點睇?】英澳加葡承認巴勒斯坦國,你是否認同這些國家的做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