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11日專訊》湖南省至少40家農商行近期推出專為繳納養老保險而設的「
養老貸」,但引發社會對老年人債務負擔加重的擔憂,據《上海證券報》報道,部分銀行昨日已
撤下「養老貸」相關宣傳。
「養老貸」即利用銀行貸款補繳納社保,通過提升繳費檔次換取更高養老金,退休後再用養
老金優先償還貸款本息,剩餘部分歸個人支配。「養老貸」主要面向兩類人群:從未參保但希望
一筆過繳滿15年、已參保但希望提檔補繳。至於「養老貸」利率,多家銀行都定得高於長沙市
房貸利率(長沙首套房貸利率為3﹒05%)。
*專家:債務或轉嫁子女,銀行產品設計應加強與相關部門協同*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在長達15年的貸款周期中,存在參保人健康狀況變化、
養老金政策調整等影響還款的不確定因素。若借款人中途身故,剩餘債務很可能轉嫁給子女,形
成代際債務壓力,「銀行在產品設計上更加審慎」。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商業銀行應加強與地方政府及人力社會保障部門協同,進一步
完善「養老貸」等產品設計,建立資金使用閉環,並引入商業保險等風險分擔機制,既要精準地
服務好低收入居民,又要防範化解經營風險,真正實現「銀髮經濟」與金融安全的平衡發展。
(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