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22日專訊》北京市疾控中心今日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健康提示,詳細介紹了
基孔肯雅熱傳播途徑、臨床症狀、預防措施及出遊注意事項等,並指目前北京市偶有基孔肯雅熱
境外輸入病例,且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病例輸入的風險持續存在。
據介紹,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
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南亞和非洲地區,通過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紋伊
蚊)叮咬傳播,無人傳人的證據。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預防基孔肯雅熱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蟲叮咬。需要以清理蚊幼蟲孳生地為基礎,並根據情況
合理使用生物、物理和化學方法殺滅蚊蟲。具體措施包括:市民外出活動時做好防蚊準備,著長
衣長褲、遠離蚊蟲孳生場所、科學合理使用驅蚊劑防止蚊蟲叮咬。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截至20日已增至2158宗,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
中心昨晚發布「致市民朋友的倡議書」,呼籲全民防蚊滅蚊。(sl)
【你點睇?】泰、柬兩國於邊境爆發武裝衝突,你認為如衝突持續升級,中國是否應該介入為地區局勢降溫?►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