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理財》近年來,美元與美國債券收益率間的關係正逐漸脫鈎,反映出市場對美元的信
心正受到挑戰。傳統上,美元走強通常伴隨著美國債息上升,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美國資產,但現
時美元走弱的主因更多是市場信心不足。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消費模式依賴出口盈餘國
持續將資金回流美國,支持其內需和財富效應。然而,若這一資金供應鏈出現裂痕,資金流動減
緩,將導致資產估值下調、消費增長放緩,進而抑制進口需求,形成惡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
過去數年流入美國的資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AI)相關投資,反映出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
位仍是其吸引資金的重要支撐。
*關稅政策波動加劇美元信心考驗*
近期美國多項關稅政策頻繁調整,猶如關稅「過山車」,成為動搖美元信心的重要因素。自
2025年4月起,美國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宣布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
徵收10%為基準的關稅,隨後又對中國商品調高至高達125%。此外,美國還透過《貿易擴
展法》針對汽車、鋼鐵等重要進口品項加徵高額關稅。此舉引起受影響國家如中國、日本、以色
列、新加坡等多方反彈,並對美中雙邊關係帶來進一步緊張。在此不確定氛圍下,全球貿易流量
可能急劇下降,跨國企業也將觀望或暫停投資計劃,整體經濟活動面臨壓力。這種政策反覆性,
不僅增加了投資風險,也加重了對美元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信心挑戰。
*其他政策風險與投資市場反應*
除了關稅之外,美國還在其他領域開啟多條戰線,對經濟和美元前景投下陰影。美國國會通
過的「Big Beautiful Bill」中隱含第899條款,可對被標榜為「歧視性
外國」的個人和機構,在美國的投資徵收加重稅率,實質構成一種報復性稅務措施,潛在影響美
國與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動。另一方面,限制外國學生留學政策,也削弱了美國服務出口的重要收
入來源。這些措施疊加關稅風險,形成多重不確定性。令人意外的是,儘管存在上述挑戰,美國
股市依然表現相對穩健,主要由企業盈利持續成長帶動。標普500指數盈利增長率從2024
年的13%上升至目前約16%,資金持續流入推高資產估值。
*投資策略與資產配置建議*
面對經濟風險與市場波動,讀者們須調整策略以分散風險並保持彈性。在美國市場,建議結
合循環性與防禦性行業,以獲得相對平衡的配置。必需消費品、公用事業因低進口依賴及基本面
穩定,值得偏多關注;相對地,非必需消費品面對高關稅壓力,評價偏向保守。能源類股則因
OPEC+逐步增產而承受供過於求壓力,短期表現偏空。資訊科技和通訊服務因海外曝險高、
估值偏高,應謹慎挑選,例如軟體及資安行業仍具防禦特性。在中國市場,政策扶持的人工智慧
與高科技製造業長期看好。固定收益方面,持續利率不穩,短天期投資級債券較為穩健。《
KGI凱基首席投資總監 梁啟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