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在市場未有任何預期的情況下,提議將恒生銀行私有化,震撼市場。滙控此舉相信是為深陷呆壞帳風險的恒生拆彈,穩住市場信心,並強化營運效率。私有化和業務重組過程或對股東和員工造成陣痛,滙控需做好解說。
壞帳率續飊升,放大市場憂慮
滙控本是恒生的大股東,而恒生一直是滙控會生金蛋的鵝,此時斥1,061億元巨資,以高於市場3成溢價,即每股155元向小股東提出將恒生私有化,令股民大惑不解。儘管滙控矢口否認,但分析相信背後動機是與恒生當前面臨嚴峻商業房地產壞帳風險有關。
恒生向以穩健著稱,近年受香港商業房地產市道低迷影響,其不良貸款比率持續惡化,由2023年2.85%急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69%,已作信貸減值的貸款達到250億元,具風險貸款達660億元。由於愈來愈多商廈投資者面對現金流緊張,可是抵押物業價值大縮水,無力償還貸款,令恒生的不良貸款比率有增無減。恒生若無法有效處置這些呆壞帳,當每季業績公布壞帳數字,可能放大市場憂慮,導致公司股價受壓,並引發信心危機。
滙控選擇在這關鍵時刻出手私有化,藉此將恒生變成全資擁有的子公司,並計劃讓恒生在聯交所退市,屆時滙控有權不公開恒生的不良貸款比率數字,並可大刀闊斧處置這些資產,減少市場噪音。
此外,滙控通過以現金形式私有化,毋須額外融資,顯示其有包底能力處理恒生呆壞帳問題。滙控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CET1)目前約14.6%,私有化雖令其下降至13.3%,但仍遠高於監管要求。這可向市場傳達訊息:滙控有足夠緩衝應對壞帳衝擊,避免系統性風險。
儘管私有化純屬企業商業決定,但作為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需要照顧股東、存戶和僱員的利益。滙控以高溢價將恒生私有化,希望能吸引小股東支持這項交易,但所反映的市帳率僅1.8倍,比以往內地及海外集團收購本地銀行作價動輒有至少2倍市帳率為低,故未必獲所有小股東接納,令私有化方案存在變數。
不過,滙控小股東卻對私有化方案不滿,認為這是恒生業務策略問題,為何其呆壞帳要由滙控股東來承受,而且未來3季暫停回購,令滙控股價受壓。
加強退市解說,釋持份者疑慮
滙控有必要向小股東做好解說,強調這是一項重大投資,旨在強化恒生的營運效率,短期對股價造成壓力,長遠通過業務重組,產生協同效應,提升盈利,以及強化集團的抗風險能力,並不排除當恒生呆壞帳清理後,可以再分拆業務上市的可能。滙控同通過保證派息比率維持不變,一級資本比率在明年會恢復至14%,之後也會重啟股份回購,來安撫小股東。
雖然滙控表明私有化後會保持恒生這個獨立品牌、分行網絡等,但隨著展開業務重組,可能讓集團員工忐忑不安。滙控和恒生本來各自分工,前者為國際化銀行,後者專注本港市場,而且各自有龐大管理團隊,企業私有化後往往會通過優化架構,整合資源和科技應用等措施,精簡人手、削減開支等。滙控須以負責任手法進行,避免因大規模裁員而引起社會問題。
滙控私有化恒生,是化解呆壞帳危機、穩住市場信心的明智之舉,期望在落實過程中能安撫好受影響的持份者利益,在業務重組後提升集團的競爭力。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