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 | 黃俊碩:優化「預製菜」規管
29/09/2025
《金碩良言》現時不少食肆為提升效率及減省成本,均透過向外採購或自行製作一些已經預先烹調的食物,即是俗稱的「預製菜」,再翻熱給顧客享用。食肆為減省成本而使用預製菜本無可厚非,不過現時政府未有就預製菜設立一套明確的規管制度,市民未必清楚製作預製菜使用的食材、運輸及加熱過程是否安全及衛生,也不知悉製作過程是否有添加防腐劑,更重要是食肆毋須向消費者列明提供的菜式是否屬於預製菜,讓消費者在欠缺透明度的情況下,無法作出選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因應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早前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跟進預製菜的規管問題,當中包括:在過去3年,政府接獲有關食肆出現食物安全的問題之中,當中有多少涉及預製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六個部門在去年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通知》,首次明確預製菜定義及範圍,強化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特區政府會否參考有關做法,從以加強監管預製菜食品;以及,會否要求食肆必須列明提供的菜式是否屬於預製菜,增加透明度,讓消費能夠作出選擇。
特區政府當局在回應本人的口頭質詢時表示,預製菜是一個較為嶄新的名詞,目前坊間對預製菜未有一個統一及清晰的定義,而持牌或持證食物業處所不論是否提供預製菜,均要合乎現有的食物安全相關法例,因此,當局未有備存涉及預製菜的檢控分項數字。由於坊間對預製菜未有一個定義,因此現階段強制性要求食肆標示甚麼菜式為預製菜有一定的困難。而當局會將密切留意內地及本地有關預製菜的發展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保障市民健康及推動業界高質量發展。
食肆現時毋須向消費者列明提供的菜式是否屬於預製菜,讓消費者無法作出選擇。(Envato)
筆者當然明白預製菜作為一種新事物,坊間未有一個清晰的定義,不過市民大眾對食物安全及飲食健康極為關注,特別是很多的年輕父母,希望為孩子提供最好及最健康的食品,正因為預製菜沒有一個定義,更沒有一套具體的規管機制,令他們對預製菜可能有所保留。因此,提高透明度,讓消費者有權知道食肆所提供的菜式是否屬於預製菜,讓他們能夠自行選擇是否光顧,無疑是不少消費者的心聲。
預製菜本身並非洪水猛獸,透過中央處理,一方面可以減省食材採購、烹調人手等成本之餘,更能夠保持菜式味道的一致性,較少出現菜式水準參差不齊的情況,一些集團提供的預製菜可能比「現製菜」更美味更健康。預製菜對食肆及整個餐飲行業以言,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甚至可以發展成一個新興產業。正正是行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筆者擔心行業未有標準時,會有良莠不齊的供應商出現,對市民的健康帶來影響。我認為盡早為預製菜作出清晰的定義及作出監管,對行業長遠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目前,內地有關當局已經就規管預製菜展開工作,有見及此,特區政府有關當局有需要參考內地的相關經驗,按照香港的實際情況,為預製菜制定完善的規管制度,確保所選用食材、烹調過程、防腐劑使用、保存運輸,以及翻熱過程必須安全、衛生,並且設立一套嚴格的標準,提升預製菜的品質之餘,亦能提升消費者對預製菜的信心,促進預製菜產業的發展。
為回應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以及促進預製菜產業的健康發展,筆者期望政府當局能夠積極研究及跟進預製菜的議題,早日為預製菜設立一套明確的定義、嚴格的標準,以及完善的規管機制,提升消費者的信心;與此同時,增加食肆提供預製菜菜式的透明度,讓消費者擁有選擇權,從而做到令市民大眾可以食得安心、食得放心。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 黃俊碩
【你點睇?】兩名顧客光顧火鍋放題店疑企圖帶走食材,你認為二人是否需要負上更多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