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處理P2P網貸 免感冒變大病
07/08/2018
內地P2P網貸平台接連爆煲,有苦主北京上訪。事件反映中央厲行去槓桿,加上外圍和內地經濟出現變化,令人憂慮潛藏的金融隱患有機會爆發成信心危機,中央宜小心處理,免致社會不穩。
假借創新幌子 實質非法集資
內地今年有至少236家P2P網貸平台倒閉,或平台老闆出走,其中163家,約7成是在6至7月發生。P2P網貸投資人昨發起上訪行動,但遭警方截訪。
P2P網貸平台是擔任借貸中間人角色,撮合有餘錢的投資者向本來難以向銀行借貸的人放款,從中收取手續費,是一項便利民眾和小微企的創新金融工具。P2P網貸平台自2007年在內地興起,隨即大行其道,迄今有5,000萬註冊用戶,規模多達1.3萬億元人民幣,大多是短期貸款。P2P貸款平台今年連環爆煲,底因有三。
其一,P2P網貸平台興起之初,沒受嚴格監管,故平台出現野蠻增長,良莠不齊,有不法人士高舉創新金融作幌子,實質進行非法集資的龐氏騙局,成為金融隱患。隨着中央決定整頓互聯網金融,要求每個網貸平台須在4月登記備案接受監管,一些不合規的惟有倒閉或失聯。
其二,擔心內地債務危機爆發。內地債務總額佔GDP高達256%,除了地方債高逾16.5萬億元人民幣外,今年是企業債進入還債高峰期,迄今已有20宗債務違約,違約金額達190億元人民幣,是過去5年的新高。去年中資在海外發行近1,800億美元債券,比2016年增加70%,隨着美元在4月中轉勢走強,人民幣兌美元滙價在中美貿易戰升溫下持續走貶,同期累跌9%,令中資還債將更難。
其三,即使在經濟增長放緩和貿戰雙重陰影下,中央仍堅持去槓桿,造成流動性緊張,而P2P網貸平台在銀根緊張下首當其衝爆煲。當多家網貸平台接連出事,存戶紛紛要求撤資,結果引發恐慌蔓延,加劇平台銀根短絀問題。
人心恐慌不穩 柔性處理危機
P2P網貸平台連環出事,中央固然有能力控制,以免形成系統性風險,但由於平台牽涉太多人,而人心最難操控,再加上貿戰對經濟和人幣滙價造成下行壓力,若中央堅持硬性處理,隨時會衍生社會問題。當人心不穩,易產生骨牌效應,甚至引爆其他潛藏危機。
在外圍動盪不息下,中央宜用柔性手段審慎處理P2P網貸平台和債務危機,以免小感冒觸動成大病。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