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針防疫惹爭論 催谷首針更應急
20/08/2021
新冠變種毒株Delta席捲全球,愈來愈多國家引用科研,開打第3針疫苗,稱要加強民眾免疫力,但卻惹來世衞抨擊對窮國不公義。環球疫苗短缺,富國較有道義的做法,顯然不是美國那樣全民加針,而是聚焦加強保護高危族群。對香港而言,當前首務還是加緊催谷首針,令更多市民及早完成接種,避免重症和入院,同時更須填補已知防疫漏洞,防止變種株札根社區。
美國成人加針 世衞狠批恥辱
環球科研普遍顯示,隨着群眾完成接種時間漸久,體內抗體水平下跌,疊加傳染力特高的Delta肆虐,不同疫苗的防感染效率都有所削弱。牛津大學昨日指出,打完兩劑復必泰和阿斯利康疫苗14天後,分別有85%和68%的保護率,惟90天後已降至75%和61%。
繼以色列、法國和德國後,美國亦宣布下月20日開打第3針,成人完成接種復必泰或莫德納疫苗8個月,即符資格,新加坡亦剛表示準備加針;選用科興的國家之中,土耳其、印尼和智利等亦已開始打加強劑。
在單日新症已回升至逾8,000宗的以色列,研究人員追蹤近15萬已打第3針復必泰的60歲以上人士後發現,僅37人隨後染疫,即86%防止感染。美國抗疫旗手福西指出,加針可提升抗體水平9倍,「當你等到有惡果才回應,定然遠遠落後形勢。」
然而,中低收入國家仍有以十億計人口從未打針。世衞形容,加針猶如向已穿救生衣的人,再多拋一件,卻眼睜睜看着海量的其他人溺斃。總幹事譚德塞譴責富國導致疫苗不公,堪稱「人類恥辱」。
面對道德兩難,西方醫學界傾向認為加強劑要用得其所,只集中替較易患重症和死亡、抗體水平跌得更快的老弱加針。德國權威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就認為,當地推出加強劑前,更應打好首兩劑疫苗,尤要提升長者接種率。
轉機同須檢測 再按風險分流
本港完成接種的人口昨日穿越300萬,但長者愈老愈少打針,與風險成反比。80歲以上首劑接種率,現僅逾1成,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呼籲醫生同業,做針前評估時「唔好太過小心,其實都可以打。」
機場貴賓室女職員日前疑從英國轉機客感染Delta,固然提醒普羅大眾要及早打針,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更表示,很奇怪為何高危的機場仍然有人未接種。
新加坡早已按風險分派乘客前往不同航廈,港府就算無法做到,仍要盡量分區入境,且妥善分隔轉機客和本港出境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轉機客有助機場和航企撑過疫市,不宜完全喊停,惟本港至少應參考新加坡,要求他們提交起飛前72小時內的陰性檢測證明,看齊其他抵港人士。
本港專家委員會在9月底,料將審視特別組別人士須否接種第3劑,劉宇隆透露,打科興的長者和高風險人士或要加針,須再打復必泰的可能更少,但探討溝針、時距、存貨等細節前,定要先谷針,「第一塊餅、第二塊餅都未做好,點講第三塊?」
【你點睇?】官小批准學生用簡體字應考惹爭議,前特首梁振英指繁體字是香港特色。你是否認同梁的說法?►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