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掃一掃」 通關出行更「安心」
24/11/2021
香港與內地通關準備工作如火如荼,為保障市民健康及創造有利通關條件,食衛局宣布下月9日起,進入食肆等受規管處所必須使用「安心出行」。通關洽商獲內地高度重視下,本港疫情防控更須擴大規模和恒常化,不斷堵塞漏洞,尤其海外疫情最近再爆發,極度嚴峻,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只許加強不能鬆懈。
照顧無手機者 更多辦法掃卡
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團昨日完成到港考察4天後,兩地防控工作對接會議定於明日再次舉行,特首林鄭月娥形容這是正面信息,熱切期盼早日公布通關詳情。
新冠疫情改變全球民生和社會形態,本港亦有必要適應這個新常態。規定使用安心出行已獲得飲食界支持,更廣泛推廣使用、建立記錄出行習慣實乃勢在必行。
食肆人流多、密度高、流動快,進食須脫下口罩,容易造成感染和傳播,是社會防疫鏈上脆弱一環。「填紙仔」較難防範虛報,亦會增加食肆人手壓力。
不過,當局應汲取早前街市等政府處所,強制掃「安心」鬧出小風波的教訓,與餐飲界造好對長者、兒童,以及難以使用手機程式殘障人士的安排,登記辦法應有更多彈性。可考慮用長者卡或殘疾人士證件登記,以至如部分屋苑般使用八達通「嘟卡」,這都是可以替代手機,同時令程序一樣標準化和簡便的做法。當局亦應加強巡查檢控,以免措施有名無實。
另一方面,機場檢疫漏洞也須盡快堵塞。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坦言,本港與內地對機組人員檢疫豁免安排差距較大,內地做法更嚴謹,機組人員走入社區前需要隔離一定時間,但本港尚未做到。他又稱,如何分開處理內地及外國航班、人流和物流,特別是涉及公司要分開兩批員工,都是一大考驗。
亦有專家指出,雖然毋須所有措施與內地一樣方能通關,但內地對香港機場防疫有疑慮,因為現時內地機場就航班的分級管理有計分制,再定出低中高風險處理。本港不妨參考內地做法,對航班出發地疫情、飛行時間、乘客佔座位的比率等數據作綜合評估,以計分制區別處理,以減低本港與內地通關後兩地人民感染風險。
海外教訓慘烈 把好關是正途
此外,檢疫酒店措施也要不斷完善。早前機場酒店兩名檢疫住客先後確診,病毒基因完全相同,專家相信由空氣傳播,其中一人被拍到開門時未有載好口罩和使用氣閥「自私口罩」,這些「走盞」空間都應當消除。
海外多國近期正經歷又一波大爆發,本港正面對更大的外防輸入壓力。歐洲疫情強烈反彈,世衛直白警告,假如置之不理,到明年春季料會再有50萬人死亡;比利時、荷蘭、奧地利等多國都收緊防疫限制,以至再度全國封城。
海外經驗不斷反映,與病毒共存進展不似預期,努力防控疫情才是正途;本港現時加強措施,相比海外亡羊才去補牢代價無疑小得多。
事實上在西方,強制接種疫苗已如箭在弦,奧地利宣布明年2月起必須打針。本港疫苗推廣歷盡艱辛,直至昨晚,逾471萬人打了第一針,接種率才剛達7成;盡快打針,對創造通關條件、爭取社會早日復常,必不可少。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