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25個「穩」字 3層次看中經會
14/12/2021
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是中央判斷當前經濟形勢,進而為翌年經濟政策定調的權威風向標。細看今次中經會領導層對大勢的判斷,出現較為顯著的變化,官方通稿25度提「穩」,並預期經濟前景轉弱,而經濟下行壓力則斷定源於政策偏差,因此要「糾偏」,明確來年政策轉向。
事實上,我們可從3個層次去看今次中經會,首先是對未來經濟的研判。今屆中經會繼續「穩字當頭」,其中一個重要關鍵詞是「穩」,不到5,000字的消息稿中,「穩」字出現25次,如此強調穩字,其實是反映經濟形勢嚴峻,存在不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在視像會晤世銀行長馬爾帕斯時,便直指中國經濟明年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預期經濟轉弱 新下行壓力
而全國人大財經委前副主任賀鏗指出,不穩的根源在於金融,房地產問題則可能是引爆不穩的導火綫。較早前的政治局會議,未提「房住不炒」引發市場揣測,中經會今次即重提一貫以來的主旋律,意味樓市調控「三穩目標」(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不變。
不過,中經會也指出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語調明顯轉向溫和,又稱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為地方處理房產問題、穩樓市留下空間。
相比起過去的信心滿滿,領導層對經濟預期轉弱值得關注,並罕見提到「三重壓力」,明言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一改過去談及困難時的籠統說法,明確點出當前挑戰,這是出乎意料的。
除了報告的用字,開會的時間點也見端倪,中經會在上周一政治局會議後兩日便召開,相隔時間是19大以來最短,側面映照出當前經濟形勢之嚴峻,經濟下行的緊迫感增加,當局希望盡快部署應對。
5個正確認識 成「糾偏」指南
第二個層次則直指經濟壓力源頭,過去一年政策太緊,出現了偏差,需要糾偏,會議提出了5個「正確認識」,包括共同富裕、資本、初級產品供給保障、防風險、雙碳5個範疇,全部與近期重點政策有關,不僅政策糾偏,觀念也要糾正,要「重新認識」。
當然,共富、減碳等大方向不會變,但來年執行上將生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就此作了精闢解說,點出偏差的一些特徵,他稱「不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不要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又稱要避免局部合理政策疊加起來,造成負面效應。
第三個層次便是當局如何出手?韓文秀強調要慎重出台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政策發力要適當靠前,這預示政策趨向寬鬆,相信今年影響下行的措施將暫緩,穩增長的措施會醞釀出台。
【你點睇?】您是否也對日本的熊出沒情況感到擔憂?立即投票,讓我們知道您的想法。► 立即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