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鼠播疫首例 果斷處理防風險
19/01/2022
本港疫情再添陰霾!不明來源的Delta新冠傳播鏈擴散,不僅有寵物店店員、顧客及其家人染疫,更全球首見倉鼠帶毒。由於無法提供安全檢疫,港府為求審慎減低風險,果斷決定人道毀滅同批次倉鼠,以及爆疫分店及貨倉其他動物。病毒如在人類和動物間交叉感染,恐致更危險的毒株,丹麥為遏制水貂相關感染,曾殺掉全國共約1,700萬隻。本港當前要盡速徹查傳播方向和病毒源頭,果斷處理,惟也要妥善處理已見苗頭的棄養潮。
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表示,截至去年底,全球已逾3億人確診,人傳人是主要感染途徑,惟偶然接獲動物染疫通報,一共625次,牽涉17個物種,包括本港前年2月發現的全球首宗寵物病例(狗隻)。
感染方向未明 基因排序辨源
科學文獻早已記載倉鼠之間可以互傳播新冠病毒,惟漁護署相信,今次是實驗室外的首例,寵物店Little Boss銅鑼灣分店共檢獲11個倉鼠陽性樣本,大埔貨倉亦有帶毒環境樣本。兩處的全部小動物,以及市民聽從呼籲交出的兩個同批次倉鼠,檢測後均會人道處理。
由於今次倉鼠與人類的感染方向未明,港府須盡快做好樣本基因排序,嘗試藉突變找出源頭,查探Delta毒株突再現社區底因。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形容,檢測後人道毀滅動物的決定果斷、明智,因大家都不會想製造出全新病毒,再由香港傳染全世界。城大獸醫學院院長Klaus Osterrieder亦指出,行動看似驚人,但對需要清零的本港,或是高明之舉。
新冠病毒詭變多端,期刊《自然》指出,Alpha、Beta和Gamma料有力感染白老鼠,正因比原始株多了一個突變。當病毒可在動物間大規模傳播,或變得更致命或易傳染,亦或削弱疫苗效能,科學家最初便曾推測Omicron是人傳動物再傳人所得。
港倘現棄養潮 須防衞生風險
前年年中起,歐洲多國的水貂皮草培植場均爆發新冠病毒,有至少60宗人類反被感染的案例,也發現演化出變種毒株,可以迴避人類康復者的中和抗體,最終促使丹麥、荷蘭和西班牙共宰殺約2,000萬隻水貂。
雖然港府過去也曾為遏止非洲豬瘟、禽流感等撲殺大量動物,但要主動人道毀滅新抵家的倉鼠,的確揪心得多。只是,本港正受Omicron和Delta兩株夾擊,作為社會一員,總不免要痛下艱難決定,主動交出高風險的兩批次倉鼠,保護自己和別人的老弱親友。另一專家顧問許樹昌更呼籲切勿棄置,倘丟棄垃圾桶,傳染街上老鼠便大件事了。
當然,新冠病毒傳染力多高都好,其他早已來港的倉鼠幾沒可能帶毒,坊間現時開始出現的倉鼠棄養潮,背後實屬過慮。港府面對前所未見的倉鼠爆疫,支持人道處理高風險批次,遏止播毒風險之餘,亦不忘要防範有人草木皆兵,藉機砌辭丟掉家中的天竺鼠和龍貓等,帶來嚴重的另類衞生風險。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