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醫療瀕爆煲 居家治療須配套
10/02/2022
本港新冠病例幾何式急增,首度破千,公院病床迹近爆滿。盡管醫管局拒絕研判第5波疫情走勢,惟本地看似無可避免要讓無徵狀或輕症病人在家治療。當局宜參考外地經驗,及早制定和公布預案,準備為相關病人妥貼遙距診療和送藥、替家人寄送快速檢測包等,力保公營醫療系統,更要重點嚴防開始失守的老人院舍,避免更多人染疫離世。
本地新症連續第3天破頂,達1,161宗,且在今波疫情首錄兩宗死亡個案。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日多次強調,各區急症室已超負荷,改呼籲快速檢測初確人士,靠親友遞交深喉唾液覆檢,又坦承有確診者需要等候數天才能送院,着輕症人士求醫私營診所。
有市民指衞生署熱綫沒法提供任何協助,而本報則接獲馬鞍山確診家長和學生投訴「醫院無位」,被要求回家隔離。
政策朝令夕改 缺乏前瞻預案
正是由於港府缺乏前瞻準備,治療指引目前近乎朝令夕改,令市民無所適從。過去拒絕救治懷疑染疫人士的私家醫生,有多少願意改弦易轍,分擔公院壓力,實屬疑問。
亞博館、其他公營醫院和設施,已接收近2,000名病人,李立業指幾近佔用9成隔離病房或病床。即使醫管局昨起進一步放寬出院安排,竹篙灣再有床位可應用,坊間估計未來一兩星期亦將不敷應用。
不論醫管局抑或衞生防護中心,現時均拒絕公開研判今波疫情發展,惟醫生和學者所推算數字由逾萬至數以十萬計都有,顯然遠超全港約7,000張病床。
港府與其重蹈前天急就章實行密切和次密切接觸者在家隔離的覆轍,不如認清嚴峻形勢,及早準備完善的居家治療,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認為,可適用於無病徵患者。
支援居家康復 星經驗可參考
事實上,新加坡正是去年9月新症開始破千時,轉為主要依賴居家康復處理輕症患者,其後不斷增撥資源改善一度緊絀的服務,並擴大適用資格,現僅逾80歲長者、嬰童,未完針孕婦和50歲以人士等,仍須送院。
當地一般人確診後,衞生部會多次以短訊指導在家隔離至少72小時,病人要申報同住者聯絡資料、利用儀器監測血氧水平,其間如感不適,可求助全天候遠程醫療服務商、家庭醫生,或要求緊急送院;非醫療問題如情緒低落,另有一名「居家康復伙伴」解決。
患者隔離滿3天後,可隨時藉快檢套裝陰性結果重回社區,已打針和未完針人士最遲7天或14天可以解禁,惟若他或同住者違反檢疫規例,最高會罰1萬坡元(約5.8萬港元)和監禁半年。
據港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上月底分析,當本港病床供不應求,考慮讓輕症病人居家治療,最好已有肺炎口服藥物防範疫情進一步爆發。從新加坡經驗可見,港府將需大舉增購快速檢測套裝、以至血氧儀等,也要聯絡聘請私企和社福機構提供各式遙距支援,但無論如何,一切迫在眉睫,當局已再沒時間蹉跎。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