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醫護失守 引外援紓抗疫樽頸
25/02/2022
本港第5波新冠確診再破頂,僅醫管局已累計1,668名醫護染疫。由於公院人手緊張,現時員工確診或有密切接觸後,縮至最快7天後便復工,背後有一定爭議,惟卻是權衡利益下的最好選擇。為應付趨增的人力需求,港府昨引緊急法訂立新例刊憲,讓內地醫護可南來協助、紓緩樽頸,但當局事前應妥善做好配套解說,且更善用本地私營力量,嚴防好事變壞事。
病後7天復工 潛在後遺堪憂
本港昨日新增8,798宗確診個案,呈報個案倍升至17,269宗。醫管局呼籲,病情穩定的病人不要前往已滿溢的伊利沙伯和廣華醫院急症室,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更多次以「全民皆兵」,形容目前整個公院系統的人手困局。
由於染疫和密切接觸確診者的醫護眾多,醫管局證實,第7天快速抗原測試呈陰性的員工,通知上司後可重回崗位。當局強調,醫護近乎百分百打針,每天要快檢,且有度身口罩等保護裝備、嚴格防疫規例,新策已平衡了人力和播毒風險。
事實上,美國疾控中心兩個多月前已因應Omicron來襲,把當地染病醫護的隔離期由10天減至7天。港府今後也可審慎研究新加坡上月的決定,讓已完針大眾的隔離期,亦降到7天,避免出現一般人至少要隔離14天的防疫差異。
不過,新冠潛在後遺症眾多,醫護要抱初癒之軀,重回醫患比例高達1對10、以至100的高壓「戰場」,令人於心難忍,還望局方可有人性化安排,讓有需要員工再放些病假。
新加坡踏入虎年後疫情同樣急轉直下,每日確診已逾2萬宗,有醫護群組回信反駁政府指醫療系統仍穩定的講法,揭示同業流失極高,剩下不少缺乏經驗的新手;當一般人已可外遊,他們卻連請假都有無盡限制,冀獲更好支援。
在單日確診一度逾6萬的紐約市,個別醫院多達1成員工中招,美國國防部曾派出軍方醫護救急,只是上月下旬抵達時,疫情早已開始回落。
礙於制度差異,內地醫護沙士期間無法來港協助,今次緊急修例臨時免卻註冊要求,合規醫護終可加入化驗和採樣員,一同馳援本地,紓緩勢於全民強檢前後進一步惡化的醫療樽頸。
本地近日有私家醫院開始提出分擔非新冠診療,惟每間只借出十多至二十張病床,始終杯水車薪。香港護士協會剛去信醫管局稱,內地醫護如能來港提供協助,實屬市民之福,惟認為當局須先與私營醫療機構緊密溝通,確定未能提供相關服務的支援和協助後,才考慮轉由內地支援,以避免不必要誤會,並確保內地專才和資源能適切到位,發揮抗疫最大成效。
私營角色可增 與國援相補位
內地每每派出廣東人員援港,語言和文化上差異較少,惟港府確也要及早向全港市民釐清,一旦不幸出現任何醫療事故,責任誰屬。
誠如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言,香港防控形勢十分嚴峻,要加快推進方艙醫院建設。港府必須快馬加鞭,延攬更多私營專才助隔離檢疫需要,也要為首度破格引入內地醫護做足萬全準備和協調,好讓各方放下成見誤解,同舟共濟攜手打贏疫戰。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