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亂急待釐清 派特效藥助輕症
28/02/2022
本港新冠確診再破頂,嚇人地突破2萬大關,衛生防護中心(下稱CHP)預料,快速抗原測試結果申報系統運作後,數字會進一步攀升。
由於港府防疫政策變動頻繁,大眾普遍無所適從,當局尤需及時發布易於閱讀的資訊,如統一認可快檢套裝名單,參考外國整合互動呈現死亡及重症個案與疫苗的接種關係。而因應最新「分層治療」安排,當局更要盡速向居家隔離的輕症病人派發新冠特效藥,紓減醫療系統重擔。
快檢包難選擇 不如官方加派
第5波疫情如山洪淹至,CHP先後容許醫管局及私營化驗所確診手中的陽性樣本,不再覆檢,市民尚未摸清的「呈報個案」,現已等同確診數字,昨天更高見2.6萬宗。
為揪出潛藏傳播鏈,目前快檢陽性同視為確診,惟背後的呈報系統遲遲未能投運。倘非有傳媒在疫情記者會提出,很多人大概懵然不知,原來錯用了為核酸檢測陽性人士和家人而設的登記平台。
雖然CHP申明,相關人士毌須再申報,但何時會有人聯絡派送物資,甚麼時候開始計第6和7天檢測陰性可解除檢疫隔離?人人一知半解,至少想收到短訊教導如何自保。
若沒充足支援,勢有人不肯上報快檢陽性,繼續上班掙錢。現時,不僅市面檢測包五花八門,就連抗疫網站的認可名單也有4份,其中兩份更只有英文。與其讓市民冒險排隊搶購參差的套裝,當局更應增加手上存貨,廣為免費派送,給人「看門口」。
前日再多83名患者離世,連同滯後呈報,單日公布死亡達110宗,包括打畢3針的首例。為免有長期病患者的不幸案例,令人誤以為加強劑無效,當局要更妥善以數據解畫。
按CHP統計,新公布的死者逾8成沒打針,早前則曾指其死亡率比已打針人士高17倍,但數據零碎,亦須另行下載檔案、以至新程式才能讀到。
本港宜參考新加坡,改以互動棒形圖動態呈現,當疫情趨嚴,未打針死亡和重症量俱會顯著變差,鼓勵當即接種。
港府近日開始坦承劣勢,由食衛局局長陳肇始前天起不斷推廣「分層治療」,強調分四層分流,僅老幼、重症才會送院,最輕微的年輕、已打針人士可居家康復。
中藥加口服藥 居家用減送院
公營醫療系統、以至遺體火化服務目下均貼近極限,為免再有真正危急的個案延誤送院,醫管局一再放寬出院要求,最新容許醫生臨床判斷,讓已康復或病情穩定者離開,以騰出病床。
不過,隔離和治療層層緊扣,類似今天起用的青衣臨時隔離設施,必須陸續有來,以免病毒因不適切的居家康復進一步擴散,但當局也要再調整治療方案,加入中藥以外的新板斧。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將新抵港的新冠口服藥放到不同外展診所。全新口服藥去年公布之初令人引頸以待,正是它可助人於發病初期在家接受治療,從而降低患者佔用醫院設施及死亡概率。
港府今後定要善用口服藥,加強新冠診所、視像會診和其他生活配套,以協助患者不需佔用公院床位,舒適安心地在家中接受治療,才能從人數最多的底層紓減重擔。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