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切塊」檢測免封城 精準控疫堪參考
28/03/2022
內地變種新冠疫情升溫,上海採取科學精準抗疫理念,按照風險高低劃分區域後,首度分別使用傳統核酸和快速抗原檢測,以求盡速揪出病例,堅拒一刀切封城,以免影響全國以至全球經濟營運。上海遏疫步伐很可能慢過深圳,但對於一直疑慮禁足的港人來說,當地新政倘能收效,將有重要啟示,敦促港府無論在快測,抑或谷針,俱要更善用手上資源和數據,真正有的放矢。
滬快測千四萬 未發病早發現
上海周日公布2,678宗本土病例,再創當地紀錄,並超越吉林省成為全國最多,惟當中超過98%屬無徵狀感染,意味不少是未病發已找出。
從周六起,當地政府根據「切塊式、網格化」要求,按各區不同風險差別篩查:23個重點街鎮採取核酸檢測,未有結果前不能外出,全域嚴格封控管理;其他非重點街鎮只須抗原快測,倘屬陽性,才立刻核酸檢測覆核。
隨後,上海決定再升級至全市核酸篩查,今晨起以黄浦江為界,首4天僅浦東、浦南等地受封控暫停公共交通。
深圳本月中旬過了一周「慢生活」,以配合全民核酸強檢後,最新再沒病例,惟全市交通基本停擺,社會成本始終龐大。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吳凡強調,上海不宜全面封城,因它不僅屬於當地人,還在全國發展承載了重要功能,可連帶影響環球經濟,如船泊貨運。
按照國家主席習近平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疫情防控效果的理念,上海吉林周末俱大舉使用快測,上海更是僅1天多已有超過1,400萬人完成。除了公務員和義工全套保護衣挨家挨戶教導老弱使用快測,還有手機小程序實名記錄採樣結果、時間和試劑編碼,連準確率都可加以分析。
相反,港府早獲中央饋贈了1.5億個快測包,卻遲遲未能全港派送。當局既沒明令自行快測到陽性必須呈布到官方平台;就算因應污水監測警報,昨起急忙向屯門、荃灣共6區內逾22萬高風險居民、清潔和保安員派送快測棒,也只能不痛不癢地作「呼籲」,無從知悉最終有多少人快測。
本港疫情回落後,當局或可參考上海分區分級遏疫,可以是分區強檢,或核酸快測並用,甚至如個別醫學專家如梁子超倡議,選幾個周末強制快測,但應像本欄早前所倡議,事先劃分區域。
同心抗疫網站載有患者14天內曾居住或到訪建築的地圖,惟全港看起來「滿江紅」,防疫意義已不大,反而適當整合資訊,羅列區域確診佔比、污水高危區域,將更有助市民避險。
精準谷針最弱 社署須增統計
港府是全城坐擁最多疫情數據的單位,只是抗疫至今,個別如谷針大計,已走到最後一里,或要改打「巷戰」,當局手上統計資料隨時不敷應用。
政府終於準備圍封強檢同時上門打針,固然是好事,惟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提醒,全港最弱一環正是「精準打針」。要催谷70歲以上接種率,他建議,社署每日公布院舍相關數字,包括已接種、因染疫延打針、家人拒打針等數目,亦須與民政總署協力找出社區「隱老」,從而估算可安排打針的長者,加以推廣。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