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寬限振經濟 抽驗抗體防後患
25/04/2022
本港過去一周經歷了長假期和小學復課,新增確診仍能緩慢回落,有專家提倡,可提早第2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第5波新冠疫情重挫各行各業,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估計,失業率回落需時;社會愈早可安全撤限,復甦將能稍微加快,但解禁不應僅依靠數學模型,當局應推出血液抗體測試,嘗試找出今波實際染疫人數,更透徹了解防綫強弱。
患者數無共識 難證已建疫障
復活節後,本港新症一度微升,未幾調頭向下,最新已跌至429宗。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指出,現有趨勢是日減50例,推算2至3周後,新症可能低過3位數,適合加快放寬防疫。
港府為期3個月的寬限3部曲由上周四展開,各界已知第2階段餘下大部分表列處所會重開,晚市堂食時段和人數亦會增加,惟未有確切日子或準則。非本地居民下月起可重新來港,疫情走勢尚存變數,可以理解當局仍想掌握疫情發展走向,但以酒吧為例,前後已停業約1年,愈早可復業,相關失業和就業不足慘況,相信皆可較快調頭,助本季經濟靠穩。
港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與孔繁毅不約而同估計,全港已有至少400萬人、即逾半市民曾感染新冠。根據最新科研,接種1劑疫苗後感染者,抗體水平比打3針復必泰還高,孔繁毅相信,本地社會已築起免疫屏障。
既然衞生防護中心重申,專家的研判建基於數學模型,未必等同實況,就更應按許樹昌早前建議,趁疫情回落,抽驗逾1萬人血清,確切了解帶抗體康復者的總數。
在英國,統計局及牛津大學等前年起每周抽樣化驗民眾的血清抗體水平,政府可知悉不同地區、年齡層的案例分布和變化之餘,更能肯定16歲以上國民中,約99%已因曾染疫或打針,有較高抗體水平,可配合入院和重症減少等數據,調整疫策。
由於英國會回報驗血結果,民眾可知悉曾否無徵狀感染,有誘因配合,方便準確羅致貼近實際人口組成的參加者。至於澳洲、台灣等更多地方,則直接從既有捐血者的樣本檢驗新冠抗體,較易快速推行,但礙於私隱考量,多不會記名。
內地曾驗血清 港取經利通關
港府倘能釐清市民不同抗體的水平,不僅可補足污水、圍封強檢,及住院死亡等愈趨向好的數據,有助按科學原則敲定對內安全放寬社交距離、調整入境政策的時間,也能有多些數據爭取減少港人在外面對的限制。
事實上,內地前年4月遏下首波疫情後,便曾在湖北,以及廣東、上海等6省市,抽檢3.4萬民眾的血清,結果發現武漢地區抗體陽性率為4.43%,湖北餘下他區為0.44%,其他省市合計更只有兩例。
顯而易見,若有調查能證明港人有極高抗體水平,特別是當中有較多未來數月不會再感染的康復者,都更有力說服內地開關。中共今年二十大換屆在即,政治、經濟和社會皆會求穩,短期內難以放寬動態清零大方針。不論疫下辛苦經營的小商企,抑或承諾當選特首後即與內地談通關的李家超,相信皆會樂見本地推行,能更快更有效反映本港實際疫情狀況的方法。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