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布局穩增長 迎經濟三大挑戰
03/05/2022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出經濟政策調整訊號!內地4月PMI降至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低,為第二季經濟走勢響起警號。疫情反覆、俄烏戰爭,加上美國加息,正構成3大挑戰。內地經濟來到關鍵時刻,當局在堅持動態清零下,正全面打出「組合拳」,優化防疫措施之餘,多管齊下穩住經濟增長,房地產和新經濟行業,更成兩大抓手。
上周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可謂在面對多重壓力下召開。會議形容,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
的確,環顧國內外環境,各種因素疊加正導致系統風險增多,中國經濟目前面臨三重挑戰。
首先是疫情反覆。上海雖然正逐步實現社會面清零,但全國疫情有擴散之憂,近日以北京情況最令人關注。而早前上海等地控疫措施令供應鏈受阻,拖累外貿。內地3月出口按年增長放緩至12.9%,進口更由升轉跌,下降1.7%。
其次是俄烏戰爭。戰爭與地緣政治緊張呈長期化趨勢,國際能源、糧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易升難跌,內地面臨輸入性通脹風險,生產成本和物價上升壓力增加。最新的3月份通脹,亦已升至去年12月以來最高的1.5%。
再者還有美國加息。聯儲局本周議息,市場預料加息50以至75點子,未來數次會議也可能繼續大幅加息,以遏制升至40年高位的通脹。美國大肆收緊貨幣政策,勢產生嚴重、急速的溢出效應,中國等新興市場恐遇上巨大走資壓力。
PMI疫情後新低 次季壓力巨大
此情此景,內地第二季經濟下行壓力不容低估。國家統計局周末公布,4月官方製造業PMI降至47.4,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更降至41.9,齊創2020年2月以來新低。隨着次季已來到中局,設法穩定經濟,以推動實現全年增長5.5%左右目標,顯得尤其逼切。
鑑於上述3大挑戰之中兩項都是外在因素,能夠自行掌握的就是優化防疫政策,並以各種措施刺激內部經濟活力,政治局會議正是循着這條思路,重新為內地經濟布局。
會議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之餘,還要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在這指導思想下,內地正打出新一輪「組合拳」,多管齊下穩增長。
穩增長組合拳 樓市科企兩抓手
一方面,當局正設法紓緩疫情及防控措施對經濟的衝擊。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實施好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對受疫情嚴重衝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同時要確保交通物流暢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和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另一方面,當局也着重紓緩市場憂慮和激發其活力,除了擴大內需和加強基建,還表明支持房地產及網絡平台這兩大增長亮點行業。
房地產活動約佔內地GDP四分一;政治局會議今次對地方政府救樓市開綠燈,指出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綫下,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
與此同時,對科企監管亦有適度放鬆訊號。會議表示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實施常態化監管,出台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事實上,今年5.5%增長目標不變下,外界正期待中央會推出超預期刺激措施,以穩住市場信心。當局如何在堅持清零、保持增長之間尋找平衡,不但關乎中國經濟本身,還將影響全球經濟在當下逆境的走向。
【你點睇?】官小批准學生用簡體字應考惹爭議,前特首梁振英指繁體字是香港特色。你是否認同梁的說法?►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