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大會難厚望 政經亂局礙救亡
09/11/2022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正假埃及舉行,富國的歷史污染責任,首度列入正式議程,卻與愈見迫切的遏止升溫問題一樣,難有顯著進展。環球過去一年陷入政經亂世,俄烏戰爭激起的能源通脹危機,美國拜登政府力促與中國脫鈎,以及在野共和黨勢將重奪國會控制權,均會阻礙各方通力合作救亡。
發展中國家過去至少30年來,一直要求發達國家為歷年造成的永久破壞作出「損失損害」(loss and damage)賠償,今次在主辦國埃及力促下,首納每年一度的COP議程。從近月曾有三分一國土遭淹浸的巴基斯坦,到深信「不合作則滅亡」的聯合國,一致認定建立補償機制,是評定今次成敗的關鍵。
不過,環球政治舞台每每是口惠而實不至。在丹麥的COP15,富國曾承諾最遲2020年起年斥1,000億美元,協助窮國減碳和適應氣候變化,但美國當年在400億元的責任中,僅兌現了不足兩成。
富國未兌舊諾 推託責任賠償
英國是首個工業化國家,惟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不斷迴避歷史賠償問題;美國近日轉軚支持討論,卻要求改革開放未夠半世紀的中國共同出資,放棄發展中國家待遇。
環球工業化以還,氣溫升了攝氏約1.1度,極端天氣愈趨頻繁,歐美反常高溫尚僅維持了一個夏季,東非如肯尼亞的乾旱卻已持續逾3年。科學界認定,本世紀末升溫須在巴黎協定的1.5度內,才可緩減無法逆轉的災難,惟聯合國上月警告,按當前趨勢,升幅恐達2.6度。
減排前路滿是陰霾,首先是多國正走回頭路。去年的COP26首度同意逐步淘汰煤炭,但俄烏戰事令德國、荷蘭等地重新依賴火電廠,英國或將30年來首開新煤礦,又聲言準備搾乾北海油氣蘊藏,卻拒撑在岸風電場。國際能源署早警告,要保持升溫1.5度內的希望,不可再發展石化能源。
其次,中美愈趨交惡。作為全球當前兩大排放國,中美去年在COP26出乎意料簽署雙邊協議,應對氣候危機,但白宮近月既提升遏華科技戰,又連番操弄「台灣牌」,令雙方8月以來再沒正式氣候合作交流,連在COP27會否安排對話,也有疑問。
再者,美國參眾兩院料將易主。共和黨與石化能源巨企利益交纏,就算最終只奪回眾議院,已足以令拜登餘下任期,難再推動重大環保政策。該黨警告,提升債限要掛鈎削支,或向潔淨能源開刀。議員也可以監督之名,要求正推行環保新政的部門,補交文件或當面解釋,耗時阻撓,可用板斧眾多。
保命戰呈敗局 聯國籲別再拖
面對眼前一片亂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悲觀形容,環球正在通往地獄的公路上,踏着油門飛馳,人們正為保命而戰,但敗局已呈。有別戰禍激起通脹等一時困苦,氣候變化是定義當代的議題,本世紀的核心挑戰,他告誡各國,拖延應對無從接受,更加令人髮指!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