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加速妥協調 釋疑便民利通關
28/12/2022
內地在拆禮物日「送大禮」,1月8日起恢復對外開關,入境免隔離及檢測,只需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即可。本港與內地事隔三年重新通關終於正式在望,無疑讓不少歲晚回鄉心切的港人喜出望外。
惟最新時間表卻進一步壓縮了兩地通關準備窗口,市民對實際或具體安排也滿腦子疑問。港府必須加速、加力與內地協調,評估通關需求和口岸承受能力,最短時間內制定並公布具體運作機制,以避免通關初期大混亂,並讓市民及商界可以盡早規劃好行程。
內地優化防疫速度令外界始料不及。特首李家超上周赴京述職,在平安夜返港「報佳音」,稱獲中央同意逐步、有序、全面通關,目標1月中落實,話音剛落,國家衞健委兩日後便宣布內地1月8日起開關措施。兩個日子落差雖然大概只有一星期,卻令坊間對通關衍生許多疑問,現距離1月8日僅約10日,兩地有關部門定出具體安排更顯逼切。
評估關口配套 制定分流策略
目前通關詳情欠奉,惟恐通關當日會有市民湧向不同口岸嘗試過境,造成混亂,港府有必要全速與內地協調,釐清通關確切時間,並考慮口岸及交通配套運作能力。正如本欄早前呼籲當局要盡快備妥軟硬件,隨時候命,從而制定合適的具體通關安排,並研究是否需要推出配額和預約機制,讓市民提前選擇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過關,以達分流目的,避免「打蛇餅」。
跟上國家步伐 全盤審視防疫
當局同時亦要與跨境交通業加緊接觸,並提供適切協助。如果說口岸關員隸屬紀律部隊,短時間內恢復疫前人手編制問題不大,那麼民間經營的跨境巴士,遇到的問題未必可以從速解決。尤其跨境巴士停運3年,人手緊張之餘,車輛亦出現牌照、客運營業證和禁區紙等不同證件到期問題,業界料開關當日僅能回復正常的3成運力,希望政府在驗車、資助上提供支援,方可盡快復常。
除了通關運作本身,港府亦應全盤審視現時防疫措施,為復常新階段做好準備。內地已準備將疫情公布調整為每月一次,香港亦適宜考慮改變每日緊盯確診宗數的做法,重點突出重症、死亡比率和病房使用率等指標,讓社會更好感知疫情實質影響和趨勢;限聚令、疫苗通行證、大廈強檢和污水檢測等措施,亦有進一步放寬甚至取消空間,避免予人感覺「內地鬆而香港緊」。
香港需要跟上國家調整步伐,和世界加快重新接軌。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