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業尋互補 摒棄偏見締多贏
15/02/2023
中美關係緊張,商界卻共建「過牆梯」。老牌美資福特宣布,斥資35億美元(約275億港元),利用中資新貴寧德時代技術在密歇根州設立電池廠。兩企突破慣例,敲定新協作模式廉價量產,既協助福特追趕電動車龍頭Tesla,替寧德擴大國際市場,也為公眾創建大量高薪職位,締造多贏。中國為新能源先驅,對全球環保轉型必不可缺,華府應當放下政治偏見,別橫加合作障礙。
福特追趕Tesla 借力龍頭寧德
美國車廠慣常與韓國同業成立合資企業,但福特為得到《降通脹法案》(IRA)新補貼,且避過潛在政治暗湧,達成寧德口中的「強強互補」,選擇獨資在底特律附近設立2,500人廠房,生產磷酸鐵鋰(LFP)電池;中方授權使用技術後,僅會在場支援。
以電動車銷量計,福特最新升至全美第二,且增長迅速,卻未如一哥Tesla,早着先機為約半汽車安裝價廉耐用的LFP電池。福特除要降低售價吸引入門車主棄用汽油,也要避免觸及電動車售價上限,買家才可領取官方補貼。
環球十大電池製造商中,6家屬中資,市佔率達6成,寧德已連續6年稱王,手執37%生意,韓日對手難望項背。福特要如願大幅提升電動車產能,至2026年底的300萬輛,提升毛利率,止住蝕本門,找最具規模、技術優勢的夥伴,可說自然不過;寧德拓展美國市場,亦有助用盡潛在過剩產能。
對於致力重振製造業的美國而言,福特形容,正正因為IRA,最終才沒落戶加拿大、墨西哥,國家26年有了首家LFP廠房後,可望步近「電池獨立」。美國政論報章Roll Call也指出,中國1990年代已押注培育電動車業,在電池所需礦材、電極管等均建立了強大優勢,美企要擺脫中資技術,可說逆勢而行,也勢令美方極難達成氣候目標,抗衡暖化。
中資落落大方 無懼美企偷師
有別美方不時砌詞指控外國,中方可謂一直落落大方。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早已申明,倘若美方不信任華為,可把整個平台技術轉移給任何美企,助建5G產業,結果這環球先鋒換來連番打壓之餘,美國一些城市的網速,亦依然未達4G水平。
寧德今次不僅無懼授權技術予福特,有機會鼓勵對方從中「偷師」,更向《紐約時報》鉅細無遺講解福建總部的生產細節,可見對自身發展信心滿滿,底氣十足。
密歇根州是美國汽車業和福特的發源地,只是近年每每跑輸南方州份。密州州長形容今次是「大勝」,呼籲繼續帶產業鏈回家,創建數以千計高薪厚職,活化全州每一處,放眼成為「下個矽谷」。
不過,弗吉尼亞州上月放棄爭取福特後,州長已改口抹黑,新廠房只是給予中方掩護侵美的「特洛伊木馬」;廠房投產前的兩三年間,福特將直接向寧德購貨,不少國會議員已借題發揮拉扯到新疆勞工問題。
中美商界今次自主爭取互補多贏,同時為環球減排出一分力,本是一大美事,但顯然易見,雙方面前仍有不少政治波瀾,尚待克服。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