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普會有形無實,俄烏和平路更遠
18/08/2025
美俄總統阿拉斯加峰會,一如預期象徵大於實際,兩人收益卻大相徑庭。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一心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態度向主張「持久和平」且身段靈活的俄方靠攏。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事實上打破了西方孤立,而烏克蘭與歐洲「先停火後談判」訴求被擱一邊。
但美俄短期內皆難有辦法完全迫使烏歐屈讓,俄烏停火止戰依然未有時間表。
特朗普與普京就俄烏衝突直接對話,外界早已預料不會有突破。特朗普急於卸下美國承擔、享受「締造和平」榮光,反而為普京造就無法抗拒的戰略機遇。
雖然兩人這次都只取得象徵式成果,但普京的得分要遠高於特朗普。特朗普為了確保這場「政治表演」場面盛大,作為爭取和平獎本錢,把普京請到阿拉斯加,用紅地氈和戰機軍禮歡迎,並邀請對方同座美國總統專車,等同自我破解西方孤立俄羅斯的努力。普京既在國內得分,同時在心理上重擊對手烏克蘭及歐洲。
普京甚至藉今次機會,為二戰期間駕駛美國援助戰機回國而犧牲的蘇聯飛行員掃墓,提醒世人美俄曾是盟友、俄烏本是一家,而阿拉斯加更有東正教教會,是俄羅斯故土。
普京打破孤立,主導談判節奏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面對普京靈活身段,改變了自己的態度。普京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以外的領土要求留下曖昧空間,同時以能源和礦產合作「利誘」特朗普,後者由原本威脅對俄出口石油施加「次級制裁」,變為向俄方靠攏。
俄方一直堅持尋求解決問題根源(北約東擴、烏克蘭反俄),以實現「持久和平」而非脆弱停火,字眼上正迎合特朗普希望獲得和平獎心態。美俄總統在印有「追求和平」(Pursuing Peace)的背景板前會見傳媒,烏克蘭與歐洲要求「先停火再談判」的聲音頓時被隱去。普京用英語說「下次莫斯科見」,更反映俄方自信主導了形勢。
然而,反俄恐俄仍是美國在內西方主流政見,制約着特朗普「無條件出賣盟友」或「讓俄羅斯全贏」的實際操作空間。如何令烏克蘭與歐洲接受「美俄共識」,仍是特朗普未有答案的問題。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已拒絕特朗普施壓,堅稱停火是結束衝突的關鍵要素。
歐洲多名領導人料將與澤連斯基一同赴美與特朗普會談,理論上亦使特朗普難以如上次般「大石砸死蟹」對待澤連斯基。
因此,俄烏戰爭哪怕確是在邁向終局,短期內相信仍會朝以下方向發展。第一,俄烏各自為了爭取籌碼,互相攻擊力度會隨着美俄互動升溫。俄軍近日正加強圍攻紅軍城,烏軍則用無人機遠程打擊俄後方煉油廠和港口。
俄美烏歐難解,南方角色漸顯
第二,除非烏軍抵抗意志突然瓦解,或烏克蘭領導層出現意外變動,俄美烏歐的外交談判僵局頗大機會仍會持續。特朗普很可能會發現美國還是無法完全抽身,不得不繼續直接與間接支持烏克蘭,例如維持星鏈通訊服務,和讓歐洲購買美國武器援烏。
俄羅斯不容北約陳兵邊境,烏克蘭想獲外國安全保障,恐是俄美烏歐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南方國家的重要性,不排除會日益凸顯,他們也正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主力。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