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落幕未解困,美AI熱風險續升
11/11/2025
在民意壓力下,美國兩黨終就結束這場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達成共識,然而,美國內部隱憂並未解除,撐起股市的AI企業,估值明顯缺乏根基,隨時面臨深度調整。相關投資倘放緩,經濟恐失關鍵引擎,治理困境進一步加深。
停擺持續40多日後,迎來關鍵轉折,7名民主黨參議員與1名獨立議員倒戈,支持共和黨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獲得60票同意,達到通過門檻,之後送交眾院表決,停擺有望結束。
民主黨中間派願意妥協並不意外,因為停擺鬧劇的代價太高,造成選區嚴重痛苦。同意結束停擺的政客,大多來自停擺影響極重的州分,例如比鄰華盛頓特區的弗吉尼亞州,是眾多聯邦機構的集中地,聯邦員工人數冠絕全美,放無薪假嚴重影響當地民生,該州參議員凱恩(Tim Kaine)面對極大壓力。
拉斯維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旅遊業發達,運輸部因為停擺致空中交通管制人手緊張,下令取消大量航班,該州首當其衝。選民壓力下,當地政客被迫讓步,確保飛機飛得進來,保住經濟命脈。
損數據質素,減息路徑更難測
然而,就算停擺鬧劇落幕,不代表其所帶來的陰霾會馬上一掃而空。由於勞工統計局(BLS)與經濟分析局(BEA)等機構停擺期間暫停大部分運作,嚴重影響官方經濟數據的質素和及時性,雖然仍有各種替代數據,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仍形容是「濃霧中駕駛」,局方或放慢減息步伐。
經濟師指出,即使政府復工,10月就業報告恐仍難以補回,又或只能以回溯方式進行調查,影響可靠性,難免增加誤判風險,也可能進一步加劇儲局內部的分歧,讓政策方向變得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AI產業這個美國經濟支柱,亦面臨考驗。AI是具顛覆性的劃時代技術,潛力無庸置疑,問題是AI企業的賺錢能力與開支過分失衡。
AI龍頭企業如OpenAI勢頭雖強,ChatGPT活躍用戶數量雖多,卻無法有效轉化為收入,其年收入僅約130多億美元,卻宣稱要投入萬億美元資本開支,可謂完全不對稱,加上AI技術突破速度開始減慢,普及速度不似預期,盈利前景愈來愈備受關注。
須知美國面對貿易戰、裁員潮等問題,經濟仍能維持動力,很大程度是因為有來自AI產業的澎湃動力。在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當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經濟學者弗爾曼(Jason Furman)曾作推算,AI相關投資,貢獻了今年上半年92%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可謂獨力支撐,一旦這個關鍵引擎熄火,相關投資減慢,勢牽連甚廣。
升勢太集中,巴菲特指標示警
更甚是,目前AI相關企業估值已達至超高水平,按巴菲特指標,即上市企業總市值相對於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美股該指標已升至220%,而且美股的升幅並不平均,大部分升幅由AI企業所貢獻,自ChatGPT在2022年11月推出以來,AI相關股票市值增加17.5萬億美元,貢獻了近75%標指升幅。
在此背景下,市場的投資敘事一旦改變,美國股市隨時迎來深度調整,相關資本開支勢必放緩,使美國整體經濟也會迅速冷卻,環球經濟前景平添不明朗。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