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涂國彬:金價「升市莫估頂」,需求有別於以往十幾年
08/05/2025
金價於上月一度升破每盎司3500美元後回落,但至5月回升至每盎司接近3400美元水平,摩通甚至預期最終金價或見每盎司4000美元。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涂國彬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直言「升市莫估頂」,且不設目標價,金價持續創新高可期,當中涉及「特朗普」避險因素外,本輪黃金牛市背後所獲支持條件有別以往。
金價料於中、長期走高
近日金價徘徊每盎司3300美元至3400美元水平,仍處於歷史高位。他相信金價正短期整固,尤其部分中、長線投資者,趁高位出貨獲利回吐,但仍無礙金價於中、長期走高,因特朗普政策所帶來避險因素仍主導市場,令黃金需求殷切,因此金價屢創新高前題為「只要特朗普作風不改」。
金價難捕捉,惟需求已不同以往
雖然金價高企,但價格亦較其他風險資產波動,投資者難以捕捉黃金價格趨勢,例如黃金上次牛市大約出現於2001至2011年,10年間金價升了6倍;2008年金融海嘯後升1.5倍,惟卻於2013年至2019年6年間,金價僅徘徊每盎司1000美元至1400美元水平,直至2020年、2022年,即疫情及俄烏戰爭下迎來新升浪,分別升約20%、104%,而後者升勢尚未完結。
決定黃金價格因素只有供應及需求,而需求,如避險情緒卻難以量化,變相令金價更難觸摸。不過,涂國彬稱,金價如今需求,跟過往十多年以央行幣策寬鬆帶來的「水漲船高」明顯不同。
美元失去避險能力,黃金獨挑大樑
首先,美國在金融海嘯後實行量化寬鬆,在超低息環境下,普遍資產水漲船高,黃金亦一同受惠,可見之前十多年金價升勢,與貨幣政策關係較大,但他指出,相關升勢已於去年12月,美聯儲預告提早於今年完成減息時完成。其後,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再次履新,是金價的另一大升勢開始,主導因素在於避險。
值得留意的是,美元同時失去避險能力,只剩黃金擔此大任。涂國彬稱,特朗普要以貿易保護主義一說扭轉貿易赤字,變相政府不能再依賴資本帳流入,更令美國債台高築變得「現實」,美元資產亦失去吸引力,若然失去原本地位,則不再是避險必然之選,因此只剩黃金擔此大任,長線而言增持黃金是合理選擇。
市場或將關稅戰與金價升浪劃上等號。不過,涂國彬認為,關稅戰僅為特朗普眾多政策手段之一,反而其人反覆無常就是風險和不確定性所在。當然,關稅戰最終影響美國甚至全球消費,投資者自然更加積極分散風險。
資金集中押注黃金是正常選擇
至於缺乏利息回報的黃金是否值得在高位追入,涂國彬解釋指,在正常情況下,利率趨升,持有任何資產的機會成本皆上升,減持情況不獨影響黃金,而相關因素於過去兩、三年已經相繼反映。他亦重申,當前金價升勢皆因特朗普政策不明朗因素主導避險,加上美元資產避險角色不再,資金集中押注黃金是正常選擇。
撰文:經濟通記者許英略
*利益申報:涂國彬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截至訪問當時,其投資及管理的基金持有SPDR金ETF(02840)。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