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簡介 |
| - 集團股份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編號為300919。 - 集團是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主要從事以pCAM(正極活性材料前驅體)為核心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及新能源 金屬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集團的電池材料組合分為四個主要類別,包括鎳系材料、鈷系材料、磷系材料 及其他創新材料(主要包括鈉系材料及錳系材料),而新能源金屬產品主要包括鎳中間品(如鎳生鐵及冰鎳) 、電解鎳以及若干副產品(例如鈷及銅)。 - 此外,集團亦從事金屬交易(主要涉及採購及銷售電解鎳)、原材料轉售,以及向客戶提供合約製造服務。 - 集團的客戶主要為新能源材料、電池、汽車及消費電子行業的企業。截至2025年6月底止,集團在中國、 印尼及摩洛哥分別設有四個、三個及一個生產基地,以及分別在印尼及韓國各規劃一個生產基地。 - 於2025年10月,集團分別持有印尼三座紅土鎳礦的51%、48﹒8%及46﹒7%權益,亦全資持有 位於中國開陽的一座磷礦(預計完成與國有有限合夥企業訂立的增資協議後,集團將持79﹒4%權益),以 及在阿根廷全資持有一座鋰鹽礦及另一座鋰鹽礦49﹒9%權益(剩餘50﹒1%的股權將於2026年1月 底前轉讓予集團)。 |
| 業績表現2025 | 2024 |
| - 截至2025年9月止九個月,集團營業額上升10﹒4%至332﹒97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 溢利下降15﹒6%至11﹒17億元。期內,集團業務概況如下: (一)整體毛利增長6﹒8%至40﹒27億元,毛利率下降0﹒4個百分點至12﹒1%; (二)新能源電池材料:營業額增加3﹒2%至153﹒08億元,佔總營業額46%。其中,來自鎳系材料 營業額減少7﹒5%至117﹒16億元,來自鈷系材料、磷系材料及其他創新材料營業額分別增長 42﹒9%、1﹒6倍及1﹒9倍,至25﹒11億元、10﹒58億元及2357萬元; (三)新能源金屬產品:營業額增長42﹒4%至135﹒89億元,佔總營業額40﹒8%; (四)其他:營業額下跌23﹒9%至44億元,佔總營業額13﹒2%; (五)按地理市場劃分:中國內地及中國內地以外地區之營業額分別增加4﹒2%及17﹒3%,至 165﹒89億元及167﹒09億元,分佔總營業額49﹒8%及50﹒2%; (六)於2025年9月30日,集團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2﹒74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為 283﹒85億元,另有應付債券及可換股債券7﹒11億元及557萬元。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於2025年10月,集團業務發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繼續與全球的研究機構、工程學者及主要客戶合作,開發尖端的、可推動行業發展的技術,務求在行業 趨勢中保持市場地位; (二)繼續物色機會,以獲取額外優質礦產資,並投放資源以擴展海外業務,以及通過吸引頂尖人才支持集團 全球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提升當地的生產、工程、銷售、營銷及管理能力; (三)利用產業一體化的專長,強化供應鏈、拓展產業生態系統; (四)致力在研發、製造、供應鏈管理、質量管控等一體化運營的各個環節推動數字化、自動化及智能技術, 以促進智能化及可持續增長。 - 2025年11月,集團發售新股上市,估計集資淨額36﹒28億港元,擬用作以下用途: (一)約18﹒14億港元(佔50%)用於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 (二)約14﹒51億港元(佔40%)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及數字化推進; (三)約3﹒63億港元(佔10%)用作營運資金。 |
| 股本 |
|
























